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谛林 审核/子扬 校对/知秋

2020年国内开放汽车产业合资股权比限制以来,不少外资车企蠢蠢欲动,都计划通过增加合资车企的股权比例来获得在中国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之所以一向高傲的外资车企们想要调整股权比例,主要是因为中外合资车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每况日下。

中国份额仅剩1.7%

韩国车企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合资公司东风悦达起亚面临分崩离析,中方合作伙伴东风汽车集团已经宣布退股。

相比起起亚,韩国现代在华合资车企的近况更惨。笔者了解到,北京现代旗下的第一工厂已经卖给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

第二工厂也被曝出挂牌出售,除此之外,北京现代位于重庆的第五工厂,也被内部人士透露称,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工人几乎都在放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仅是起亚和韩国现代两家韩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出现了这样的困境,整个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都大不如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可知,在2022年1月份,韩系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只剩1.7%。

众所周知,想当年韩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风光无两,又加上洋品牌效应的加持,中国消费者大都喜欢购买韩系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在中国市场如日中天的韩系车,如今会节节败退,市场占有率跌破2%呢?

韩系车在华岌岌可危

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当属国内本土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

近年来,吉利、比亚迪等知名国产车企高歌猛进,从产品销售到供应链建设都展现出了十足的活力和自信。

新能源汽车市场风口的到来,更是催生出了不少造车新势力,例如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等。

这些车企的成立和发展,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大变天,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权有不少已经被国产车企夺了过来。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韩系汽车品牌在华发展战略上的落后。

自新能源汽车风口到来至今,笔者尚未听说过有哪一家韩系汽车品牌推出过爆款新能源车型。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也可以证明,韩系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上的迟滞。2022年1月份,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31.4%,反观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连3%都不到。

诚然,北京现代旗下有几款“油改电”的新车型,但这些车型的销量更是少得可怜,月交付量50台不到。

由此可见,韩系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这条当红赛道上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已然颓势尽显。

在笔者看来,除了没能跟上市场风向之外,韩系车大都还存在一个短板——吃老本心态。

其实不仅仅是韩系车,不少外资车企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态度都非常傲慢且自负。

他们通常认为中国消费者“人傻钱多”,所以旗下车型很多都是低水平、高定价,相比起如今的国产车基本没有吸引力。

在失去核心竞争力、洋品牌效应逐渐失效的情况下,韩系汽车品牌如果还不肯转变赛道,重新调整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那么最终恐怕只能落得一个在中国市场可有可无的下场,甚至还有可能被竞争者赶出中国市场。

写在最后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没落,可以看做是外资车在华失去优势的一个征兆。对于德国大众等巨头而言,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