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约3018字

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种一口牙等于买一辆宝马。”许多患者戏称,动辄上万元的价格让种植牙成为了奢侈品。随着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耗材纷纷纳入国家集采,降价效果明显,将种植牙纳入医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种植牙是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社会需求很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很多。“种植牙集采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今年上半年能够推出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由此看来,今年种植牙集采即将按下提速键,种植牙价格调控势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医生为患者进行口腔诊疗。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种一颗牙为何这么贵?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齿一旦松动或缺失,疼痛难忍,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味佳肴,硬的嚼不动,粘的不敢吃,酸的、凉的食物也要考虑再三,十分影响饮食和身体健康。

“去年我牙疼得厉害,去公立医院牙科挂号至少要排到10天后就诊,于是我去了一家民营口腔诊所。医生建议拔牙后种一颗牙,有国产品牌、韩国品牌、欧美品牌可供选择,质量好点的欧美产品可以使用几十年,我想着一步到位,结果一颗牙就花了近两万元,医保还不能报销,结账的时候心里都在‘滴血’,太贵了!”北京市民冯先生说,“好在整个种植流程比较顺利,三个月完成种植,一年来也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也算是值得。”

牙科是医院最繁忙的诊室之一,从儿童到老年,诊室的门前总是人流涌动。记者走访北京市朝阳区几家公立医院和民营口腔诊所了解到,一颗种植牙的价格大多在8000元—20000元,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价格差别不大

种植牙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修复牙齿缺损的方法。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官网介绍,种植牙的好处不少,包括固位稳定、咀嚼效率高、不磨损邻牙、美观性强、舒适方便、创伤小、愈合快等。

据国海证券调研,口腔医院采购种植体的进货价中,一颗种植牙国产品牌约400元—600元,韩国品牌约500元—800元,欧美品牌约1600元—3000元。中国种植体市场整体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近乎垄断地位。而被装进患者嘴里后,一颗种植牙的价格能够涨至6000元—20000元,中间几乎有10倍左右的“灰色利润空间”,成为人们吐槽的关键。

“目前国产品牌的种植牙满足日常需求问题不大,但较美国、韩国出产的仍有不小差距。”祝先生在口腔行业工作超过6年,他向记者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愿意选择质量更好的进口种植牙产品,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种植牙的价格难以负担,‘能用’是兜底标准。”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正常人30颗牙计算,35—44岁年龄层的人平均缺少0.4颗牙,55—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74岁的人人均缺牙7.5颗。国海证券分析报告称,2020年,我国种植牙植入数量预计400万颗,2016年至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0%。中国种植牙市场总规模约297亿元,其中种植体市场规模31亿元,227亿元为产品服务规模

对比欧美及日韩种植牙市场,不难发现,我国种植牙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种植体需求快速增长,市场利润也是十分可观的。

带量集采利好国货

种植牙降价呼声为何如此之高?

近年来,随着政策监管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集采逐渐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未挤出很多医疗耗材、医药等价格虚高的水分,通过集采可以砍掉中间商,大幅压缩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并且量大也有利于降低成本。集采推动国产药高质量发展,行业格局重塑,医药降价惠及更多患者。

祝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业内同一品牌种植牙价格参差不齐,差价悬殊较大,集采会使种植牙价格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然而,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近年来资本涌进口腔市场,口腔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泡沫,短平快的方式使得口腔医疗本质弱化,这是需要注意的。”

深圳的一位口腔医生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种植牙之所以费用高昂,一方面,虽然国产产品在不断发展,但种植牙耗材绝大多数要依靠进口,行业竞争不充分;另一方面,相比产品而言,医疗服务费用价值更高,其中包括人工薪酬、器械折旧、广告费等医疗服务端的高附加价值。

“集采对于口腔医疗服务端口产生的溢价影响不大,尽管集采后种植牙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但幅度有限,很难出现骨科、心内科耗材动辄降价70%以上的场景。”上述口腔医生说。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科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口腔机构在市场份额和医疗机构数量方面占优。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约885家口腔专科医院,其中民营口腔专科医院723家,占比 81.69%。种植牙业务多半由民营医疗机构完成

在医生群体中,口腔科医生对医院的依附性较低,从公立医院转向民营牙科诊所的医生不在少数。尽管口腔诊所遍地开花,但多数只能进行基础治疗,优质医生资源并不富裕。这也就导致了相比其他医疗门类,口腔科有着更为可观的“溢价空间”。对于口腔行业而言,导致种植牙费用昂贵的原因不仅是耗材贵,而优秀的种植牙医稀缺,人工技术也是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有156人,而具备种植牙资格的牙医仅为总数的11%

高昂的价格常常与人才稀缺和高精尖技术成正比,然而市场定价无序、过度营销等也让人们看到了行业乱象的一角。

有部分口腔医生担忧,价格降低会释放我国种植牙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大批“非刚需”者跟风种牙会挤压本就不富裕的医疗资源,出现真正有需求的患者“种牙难”。

业内人士表示,种植牙进集采是一个信号,口腔行业面临整顿或许只是时间问题。降价后释放出的巨大种植牙需求成为新的红利,同时也对于口腔医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提升提出更高要求。除去耗材药品本身,能够让其回归医疗服务本质价格,促进行业良性循环,才是医改的根本目的。

种植牙集采将迎来提速期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未来我国要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种植牙开展集采,直击“种牙贵”痛点。

事实上,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启了种植牙医保支付、集采降价等工作

2021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希望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同年11月,四川省发布“八省二区”《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将开展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种植修复配件等医用耗材的信息申报工作。此后,浙江、宁夏、山西等地也陆续开展种植牙耗材带量采购工作。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表示,医用耗材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编码,产品之间难以比质比价,无法形成行业深度竞争,相关企业维护自己的销售渠道,高值耗材价格虚高问题像一块难以打破的“坚冰”。但总体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无禁区。未来“无禁区”集采有望进一步降低百姓看病负担。但同时也应认识到,通过挤压药品耗材水分,促进医疗机构收入结构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三医联动、多方受益是医改的根本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公众关注与期盼的种植牙集采将在今年迎来提速期。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目前种植牙集采是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布局、在牙科种植体探索的一种集采方式。今后集采更重要的是规则,不同招标标的特点非常复杂,需要符合产品质量、临床需要的要求,切实让企业、患者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

■记者:刁静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