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份额和国际贸易支付份额都最高的货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绝大多数国家购买原材料、能源、商品和服务,这样的等价交换相当于无本收割。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通过不断印刷美元来增加美国自身的财富?美联储这个掌控着美元发行权的机构,是不是可以随便发行货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次,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指控超发还是在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主掌美联储时期。

特别是伯南克,在作为美联储理事(执委)期间,2002年曾经在公共场合说过一句话:要想渡过美国的通货紧缩难关,就必须开着直升机撒钱。

这句话的背景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第一是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投资者看好互联网公司未来的盈利纷纷购买互联网股票。纳斯达克指数从1998年的1700点左右一路飙升到2000年3月的5000多点。而后来,事实证明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并不像当初预计的那么乐观,因此在2000年内纳斯达克指数狂泻了50%以上。很多和互联网相关的股票遭受重创:思科的股票跌幅超过了80%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的股票也从最高每股超过100美元跌到不足10美元。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期。

第二是2001年的“9·11事件”,该事件出现后美国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都接近崩溃,大伙纷纷持币避险,导致当时美国经济雪上加霜,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风险。

那么,那几年,美国是否有超发货币或者滥发货币的行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美联储是如何发行货币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央行发行货币无非就是启动印钞机,日以继夜地生产。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这个电子货币普及率已经极高的年代,倒也不必那么麻烦。央行直接在他们国家财政部和各大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账户余额后面多加几个零即可。

实际上,每个国家央行在货币投放方面,都有他们特定而且成熟的渠道和方式。

一般来说,常用的有几种:购买国债、降息、降准和向商业银行贴现贷款、购买外汇和黄金。

美联储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购买国债。在框架的设计上,美联储是独立于联邦政府的,其预算来源和政策制定皆不受联邦政府约束。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联邦政府发行了国债,美联储很少不购买的,而且购买的份额还不少。数据显示,美联储持有54%的美国国债。

再说说降息、降准和向商业银行贴现贷款。这是一个组合拳,其中降息手段最引人关注。

而降息是通过公开市场会议(议息会议)决定的。

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会议参与者为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成员,每次12个人,7个为美联储执委,5个从12家地方联储主席中诞生。投票的时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看到这里,有人就产生了疑问:公开市场委员会有12个成员,如果最后票数是6比6怎么办?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美联储历史上还从未发生过,会议政策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票通过的,一起投反对票的人数目前最多也没有超过4人。

为什么呢?

原因是委员会的成员在投票前已经对最初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举个例子,假设伯南克最初考虑了一个降息50个基准点的方案。在和大家的交流中,若伯南克觉得反对这个方案的委员比较多比如有6个委员反对,那么这时伯南克会提出一个相对保守的方案比如降息25个基准点,以争取更多人的赞成。

最后说说购买外汇和黄金。

这一块美联储很少操作,毕竟美元已经是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外汇储备,很多国家的黄金本身也寄存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美联储自己是独立的,那它能不能随意发行美元呢?它们在货币供给量的决策上会受到什么限制吗?

答案是有的。

第一方面的限制来自法律。这部法律叫做《联邦储备法案》,该法案规定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流程、目标和手段,如果出现偏差,就会遭到国会的责问,国会甚至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来改变目前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方式。

第二方面的限制来自于市场,也就是通货膨胀。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类似于津巴布韦那样的案例:一个国家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无法偿还,最终想通过央行大量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偿还或者稀释债务,于是导致通胀率突飞猛涨,社会经济系统陷入崩溃。

美联储对于这一点,还是要守规矩的。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美联储认为可以接受的年通胀率(核心通胀率)在2%左右。通胀率在2%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央行普遍采用的标准。也就是可以接受的通胀率范围是1%~3%。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在格林斯潘时代后期(2003-2006年期间),美联储是存在货币超发的。因为在本身紧缩的时代,那几年美国的通胀率都超过了3%。2000-2005年期间,美联储进行了23次降息操作,平均每年降息4.6次,这样的密集程度大大增加了市场货币量。

当然,相比之下,现在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严重超标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1年4月份开始,美国通胀率一直维持在4%以上,今年1月份更是达到了7.5%——为美联储目标上限的2.5倍。

毫无疑问,这和疫情爆发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不断发行国债和连续降息有关。

鉴于此,很多学者都在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应该丰富国际结算货币的种类,平衡各大货币的份额,而不是让美元一家独大。不然,”铸币税“带来的市场竞争不平等不说,一旦美元的稳定性失去控制,产生的后果就不仅仅是美元外汇持有国的财富损失,而是国家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这一想法并非杞人忧天,毕竟在金融逻辑上不允许随便发行美元的美联储,不一定会遵守金融逻辑,因为逻辑之上还有利益。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