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红兵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武汉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显示,舒红兵已不再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舒红兵现年55岁。
之前,在武汉大学领导成员排名中,他的名字前面是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平,后面是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建成。
卸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之后,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头衔:
无党派人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月,舒红兵出生于重庆荣昌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与当年大多同龄的农家子弟相比,舒红兵对贫穷的体会可能更深些。
有报道称:
在舒红兵读高中时,他的家人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因而,他曾经只好穿着捡来的两只不一样的拖鞋上学。后来,他干脆打着赤脚去学校。他能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则完全靠国家每月发放的几元钱补助。
舒红兵兰州大学毕业合影(二排左起三为舒红兵)
1983年,16岁的舒红兵考上兰州大学生物系,也是全班最小的学生。
舒红兵苦尽甘来了吗?暂时还没。
舒红兵从家乡到兰州的路途,也充满了艰辛。
他必须先到县城,坐车到成都,经过十多小时的颠簸。
然后从成都转车,再乘坐整整两天的火车,才能抵达兰州。
那年头坐火车,也不一定轻松。有一次,他就被挤到了火车的行李架上,弯着腰硬撑着坐了数十个小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这个成语,用到舒红兵身上,绝对合适。
也许是年少单纯,舒红兵在兰大的四年,可以概括为两个词:
第一,努力。他只争朝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第二,优秀。于他而言,优秀甚至习以为常,不优秀则绝不可能。大学四年,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
也许兰大四年,他因为没有谈过恋爱,所以后来的感情之路,才会不断拓展?这就无从查证了。
资料显示,1987年,舒红兵在兰州大学生物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分别于1990年和1995年,分别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美国埃默里(emory)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于1995-1997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训练。
学成之后,舒红兵先是选择留在美国。
1998到2004年,任犹太医学研究中心以及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5年回国,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13年9月起,走上武汉大学副校长的岗位。
2014年起,兼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1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授予舒红兵中国科学院院士证书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11年,舒红兵刚刚44岁,顺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更是当年全国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年轻的院士。
这里之所以用“顺利”这个词,是因为就在这一年,还有知名度并不低于舒红兵的科学家,未能入选中科院院士。比如:饶毅、施一公。
就是在这一年的院士增选中,施一公、饶毅同时也是候选人。
但是他们似乎缺少了舒红兵的幸运。
饶毅,第一轮就宣告落选;施一公,则在最后一轮落选。舒红兵,则以第一名当选。
力压一众精英,成为院士,舒红兵堪称一以贯之的优秀。
饶毅
饶毅劝舒红兵妻子辞职
饶毅劝舒红兵妻子辞职,这事发生在两年前。相比较于当下而言,那时还是疫情初期。
饶毅是谁?他与舒红兵至少有三个共同点:
首先,同为在国外学成回国的“海归”,据说还是大学同学;
其次,同一类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专业都属于生命科学范畴;
第三,同一年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当然结果人们都知道了,一个成功当选,一个成功落选。
舒红兵院士
为什么说饶毅“成功”落选?因为就在当年,院士评选结果尚未公布之前,饶毅就提前宣布,“自己将永远不参与院士评选”。
而饶毅的“成功”落选,给人们留下了很大很多猜想的空间。
在科学界,饶毅是知名的敢言者。
2020年初,正当新冠疫情搞得人心惶惶之时,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所长王延轶,却因为没有进行临床实验就得到结论的一款中药而“爆红”,并获得了“双黄连仙女”这一荣誉称号。
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不仅是一名厅级干部,她还有一个身份,是舒红兵的第四任妻子。
就在王延轶“爆红”之后,饶毅给同学舒红兵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表达的,是安抚安慰,还是惺惺相惜,或者是加油鼓劲?
以上三点都不是!饶毅竟然在信中列举了王延轶不适合担任所长三条理由,让舒红兵劝王延轶辞职。
而当时,舒红兵院士的夫人王延轶,正战斗在全国的抗疫中心——武汉。
饶毅凭什么建议王延轶所长辞职呢?
在这封信中,饶毅说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专业不符。
王延轶学习和研究的是细胞生物学,不是病毒学,也不是微生物学,作为病毒研究所所长,专业最多算是“擦边”。
二是水平较差。
论综合水平,王延轶在病毒所并不突出。如果放在北大清华,她可能也就是个助理教授,连副教授都难以胜任。所长水平差,当然不利于病毒所的发展。
三是年资太低。
武汉病毒研究所,是一个纯科研机构。80后的王延轶做所长(正厅级),专业能力强还好,但是她专业不符、水平较差,也是明摆着的。
在这封信最后,还专门加上了“抄送”。分别抄送“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这样的操作,就有了点“公文”的意思。
信中还有一句:(写这封信)“为了中国科学院好,也是为你们好!”
这番话,有理有据,语重心长,发人深省!舒红兵读了,却可能会很不舒服。
王延轶,从学生到正厅的12年
艺术科学不分家。
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不仅是科学家,对艺术也颇为精通。
出生于1981年的王延轶,西安市铁一中学是她的高中母校。
这所百年名校,曾经连续十年高考本科录取率100%,一本以上录取率高达95%。
就读于如此优秀的学校,王延轶自身一定很优秀。
不出意料的是,2000年,王延轶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延轶考入北大,的确令人艳羡。但总是有人会挑刺,称“王延轶是以一名艺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北大的。
一个艺术特长生,考入北京大学,即转行进入生命科学学院,这还只是王延轶的第一步跨越,也为她之后的不断跨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进入北大后,王延轶就遇到了她的恩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舒红兵。
就像爱情小说中的情节,这对师生一来二往中,互相产生了情愫。
对于爱情而言,年龄不是问题。比自己小14岁的学生王延轶,被舒红兵喜欢上了。
伉俪情深,瓜熟蒂落,王延轶大学刚毕业,就与舒红兵登记结婚。
有道是,夫唱妇随。王延轶继续追逐丈夫舒红兵的成长足迹,前往名校科罗拉多大学留学。
早在1998年,舒红兵已经任教于科罗拉多大学。
2003年,舒红兵就升为这所大学的副教授。
而2004年,王延轶就是在老公担任副教授的这所大学留学。
2005年的舒红兵,接受武汉大学聘请,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并且从科罗拉多大学回国,到武汉大学任教。
舒红兵要求王延轶回武汉大学,共同投身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王延轶响应丈夫,在第二年8月,拿到硕士学位后,就返回武汉大学担任讲师。
在武汉,王延轶和舒红兵这对伉俪,工作、学业、家庭三不误。
2007年起,王延轶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10年7月,完成学业,继续在武大教书。
那一年,王延轶仅仅29岁,博士文凭到手一个月后,她就升为副教授。
当上副教授不到两年,2012年王延轶调入武汉病毒研究所,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在武汉病毒研究所,虽然饶毅在后来那封信中指王延轶“专业不符、水平较差、年资太低”,但都不算事儿,并不影响她的进步。
2015年,王延轶被提拔为副所长,三年后,即2018年,时年37岁的她成为正厅级所长。
有人做了一个总结:王延轶硕士毕业,从一个学生到副教授,用了6年时间;博士毕业进入职场,到她上任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也用了6年。
从硕士毕业生到“正厅级”所长,王延轶仅用了12年!
当了所长的王延轶,既要搞科研,又要抓管理,还要经常接见外宾,也真是够她忙的。
舒红兵成就了王延轶,王延轶也给舒红兵带来了青春美好。二人互相成就,成为一段佳话。
目前,舒红兵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新任命暂且未知。
紧紧追随舒红兵的王延轶,不知道下一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