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宝,一举一动都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关注,但是父母过度地控制和焦虑,可能会让孩子也陷入焦虑之中,甚至毁掉孩子本应该美好的一生。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对孩子说过下面类似的话?波妞的妈妈想呼吁父母们,无论孩子多大,咱们都尽量改改吧。

冷不冷?饿不饿?有人欺负你吗?

这些话正是很多父母挂在嘴边的话,不是不让父母关心孩子,可父母们有想过吗,这些话说多了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人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冬天了,孩子正在外面快乐地玩雪,意犹未尽不亦乐乎,旁边的奶奶却在不停地问,宝宝冷不冷啊?是不是冷了啊?饿不饿啊,要不要先回家吃饭再玩啊?本来玩得特别开心的孩子,不得不停了下来,回头去解决奶奶的焦虑。这到底是大人在照顾孩子还是孩子在哄大人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问题传达的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冷了、饿了、疼了、挨欺负了传达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息,实际上孩子的状态可能根本没有那么糟糕。

但家长整天在孩子面前呈现的,都是满满的担忧。时间长了恐怕会让孩子觉得,生活中怎么会有这么多陷阱和不愉快呢?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出事吗?

带着这种情绪,让孩子还怎么全身心地去放松去快乐呢?

一个人成绩不好,这辈子就完了

孩子成绩好,当家长的自然很开心,不过成绩真的是衡量未来漫长人生的唯一标准吗?不见得。我听到过最扎心最粗俗的一句话就是,成绩不好,将来出去吃屎你都赶不上热乎的!很难想象孩子听完这些话的感受。

这相当于告诉孩子,成绩好什么都有,成绩差什么都没有。我们不否认,拥有好成绩,上个优质的大学,是很多人过上好生活最容易的道路,但不是唯一的道路。成绩不怎么样的人,也有可能拥有快乐美好的人生。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培养自律、上进的好品质,但却没必要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一切,灌输给孩子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不好你就完蛋了这样的思维逻辑。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情商、孩子的眼界这些也需要重视。

这个事儿到此为止,咱们先不说了

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建议,或者直接帮助孩子去回避,不讨论,不说,就放在那让孩子自己消化,能否消化得了不重要。

孩子想得到一个游戏机,家长不想给买,孩子想谈条件,没得谈,不说了,回避这件事,不准提了。孩子摔倒了,家长理所当然地说,站起来,拍拍土,不疼了。家长怎么知道孩子不疼呢?孩子说妈妈我的腰有点疼,妈妈说,那么点小孩哪有腰?快别闹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明明没有解决,但我们不说了,不提了就不存在了吗?无视孩子的要求,忽视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翻篇,又不能去协助他消化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会让孩子怀疑这个家里没有人真正地关心他,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产生越来越多的焦虑情绪。

要不是你,我和你爸会吵架吗?

父母亲吵架,明明是两个大人的事儿,最终的归因却都落在了孩子身上,动不动就说:“都怪你,要不是你,我和你爸会吵架吗?”

夫妻之间的矛盾被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会生活在自责和愧疚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孩子,甚至会在父母吵架,或者父母离婚的时候,说出妈妈,你别走好吗?我以后一定乖乖听话。

孩子觉得是自己的行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了爸爸妈妈要分开的结局。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大人自己的锅,却扣在孩子身上,成了他重重的枷锁。背着枷锁前进的孩子,怎么能在生活中肆意昂扬呢?

有句话说,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童年的不快乐却要用一生去治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焦虑,我们不要让孩子在本该快乐的年纪,充斥着大人的焦虑。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