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3月1日),中国教育报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今日上线试运行。该平台共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资源、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类资源,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要重点实现“四化目标”和重点完成“三项任务”。

重点实现“四化目标”,即经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国家基础教育平台体系;网络运维顺畅化,基本具备支撑平台稳定运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条件;精品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重点完成“三项任务”,即系统完善平台整体架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点承载面向中小学的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将平台资源按各省(区、市)需要分布式部署到省级平台,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可直接使用这个平台;开发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聚焦服务全面育人,开发汇聚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六个版块的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

据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基础上升级而成。新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其中新上线10335条,比原来增加接近一倍,另外还外部链接了60个专业网站共享有关资源,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增长。下一步,还将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扩充资源。

专题教育资源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9类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的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学资源基础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个版本116册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上线了66家出版单位的1834册电子版教材。下一步将全面上线各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6类资源。

教师研修资源包括思政师德、通识研修、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幼教研修、特教研修等6类资源。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3类资源。

教改实践经验包括各地中小学党建德育、落实“双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教学成果、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等9类典型经验。

  • 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将全部免费使用。

该平台共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资源、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类资源,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

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校将充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加强使用培训指导,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各级教师培训,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内容,强化依托平台资源开展应用培训。

加强学生使用平台资源的指导,培养学生提高使用能力。健全应用激励机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将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及时评估应用成效。

建立教师应用资源跟踪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改进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重点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

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促进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内容、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沟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平台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 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提供和使用情况,将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记者从教育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提供和使用情况,将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吕玉刚介绍,将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维纳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因需配备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保障平台畅通运行。指导地方加大学校终端设备配备力度,适度增加学校和班级网络带宽,确保学校有效便捷使用平台的资源。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明确等级保护要求,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平台网络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吕玉刚表示,将区别不同类型资源,分别制定资源建设质量标准,健全资源质量审核机制,坚决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场景,丰富资源呈现形式,助力提高资源使用实效性。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对于入选平台的优质资源,教育部将颁发相应证书。对于观看次数多、评价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资源,对提供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把资源提供和使用情况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坚决禁止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购买终端设备和数字服务

今天(3月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谈及通过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等途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相关问题时强调,要坚决禁止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购买终端设备和数字服务,防止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

吕玉刚说,推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多种应用场景,实施智慧课堂、智慧作业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对学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探索实践的情况看,这种应用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优化了学校的网络基础环境,统一建设了智慧教室,配备了学生的学习终端,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平板。但是更多的地方,可能还不大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条件,主要是财力保障因素。

他表示,下一步,各地各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充分应用与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统筹加强智慧课堂、智慧作业以及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多场景的应用,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也计划在今年召开全国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的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一批包括智慧课堂、智慧作业应用在内的典型案例,在实施当中我们也特别提醒各地,要坚决禁止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购买终端设备和数字服务,防止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吕玉刚强调。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澎湃新闻、教育部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烦请直接联系编辑处理(编辑微信号:jcjyq010)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