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科制之父”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将自己的后半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科研事业。他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作出众多科学预见。

学者王文华耗时四十年,专心研究钱学森的生平的著作以及成就。2021年,出版《钱学森的科学预见》这本书,将钱学森生前的重要科学预见进行整理,让世人所知。

一、钱学森的回国之旅

“我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回到祖国,而今我终于回来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被安排前往美国,在美国学习航空以及空气动力等相关专业的先进知识。在离开美国之前主要从事超音速和喷气推进领域研究。

二战期间,他与自己的导师卡门一同参与美国的绝密军事科研行动“曼哈顿工程”。在美国科学界钱学森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人才。

当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心中一直埋藏的回国念头已经沉重的无以复加。在这个时候美国以麦卡锡为主的党派无情打压其他党派的人,要求在美国的雇员必须要效忠美国政府。

钱学森因某些原因被划为共产党嫌疑人,随后其科研证书被美国军事部门吊销,他曾经试图凭借这件事作为借口回国,可是被美国政府明确否决,险些酿成大祸。

美国海军部高官对部下讲:

“钱学森熟知我们所有的核心军事机密,他一人的作用能够抵得上千百军队,倘若将他放回中国,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宁可将他处死,也不能够放虎归山。”

从此之后,对于钱学森的迫害就再也没有停歇。美国移民局不仅查封他的房子,而且将他拘留在小岛之上长达半月之久。在加州理工学院上缴大量保释金后才将他成功解救出来。

在此期间,中美政府双方经过长达六年的交涉后,1955年,美国迫于压力终将钱学森释放回国。他的回归,使中国的导弹研究事业向前推进至少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钱学森率领团队抽筹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并且担任首任院长,与自己的科研团队一起研究火箭技术。1960年,在他的主导下,我国成功实现第一枚仿制近程导弹的发射,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转折点。

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导弹研制成功,在钱学森的主导协调之下,两年后研制出用导弹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的新型成果。随后又接受毛泽东的委任,钱学森牵头,实现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

二、火箭高性能清洁推进剂以及核动力发动机的预见

近几年新能源概念逐渐在市场上盛行,事实上早在1935年,24岁的钱学森便发表了一篇关于能源问题的文章《火箭》。

这篇文章针对火箭能源进行探讨,凭借对火箭上升理论的研究,钱学森把当时我国发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性能、技术难点以及安全因素,做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提出研发更高效清洁的推进剂,为后人继续研究该领域提供相当完备的参考资料。

钱学森凭借自己对火箭相关领域的了解,提出一系列如同借助火箭进行星际航行等超前卫的创新思想。

这些想法在当时那个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非常不可思议,有一些甚至在现在依旧是美好的幻想。

1948年,钱学森未能顺利回国,在同年发表了一篇轰动世界的核动力火箭相关论文《关于火箭核能发动机》。

在美国带领军官进行科学研究期间,钱学森组织编写了教材《喷气推进》,这也成为美国军队工程师在学习时必读的科目。

2019年美国相关媒体表示,美国将在钱学森对火箭核能发动机猜想的基础上,着手研发火箭核能发动机。借鉴原子弹的工作原理,利用反应堆核裂变的原理改进动力装置。

改进后的动力装置相较于传统化学动力装置而言,能够极大程度缩短航天器的运行时间,使人类向探索星空宇宙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三、钱学森弹道

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中国首次展示出最新的导弹科研成果东风-17导弹,该导弹采用乘波飞行模式,在飞行过程中实现跳跃飞行的轨迹,使反导系统无法掌握导弹行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导弹还采取高超声速飞行,飞行速度在5至20马赫之间波动,射程更是能达到2000公里,其优越性位于世界导弹排行前列。

在二战结束前夕,德国法西斯势力不甘心战败,使用v1火箭和v2火箭将近一万余枚,对英国大城市进行无差别的密集轰炸。

在战火的摧残下,英国的众多大城市都变得面目全非,反法西斯盟军也长期被遮蔽在阴霾之下。

为摆脱这困窘的局面,美国军方委派钱学森跟随自己的导师卡门,与马利纳等导弹领域专家进行探讨研究。

由于导弹在进入大气层之后,会发生多次反弹现象,使导弹出现摇摆不定的现象,极大地降低其精准度。

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他们共同研制出名为“下士”的新型导弹。

也正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钱学森提出自己的弹道理论:

“导弹进入大气层之后,保持它在大气层中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实现平稳滑行的运行特点”。

之后便诞生了“助推—滑翔”弹道概念。

在当时钱学森的这一想法受限于落后的研究条件,无法将其实现。在六十年后,世界各个国家都重新对这一概念重视起来。

这一理论成功结局导弹射程受限制的问题,同时它也兼顾了桑格尔弹道的优点,具有不可拦截和不可预测的特点。

依靠目前各国的反导弹技术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能够对采用这种飞行技术的导弹进行有效拦截,这也就意味着掌握这项技术就能够站在世界军事实力的制高点。

目前,钱学森的这一弹道思想主要应用在超高声速打击武器和新型飞航导弹之上。

四、关于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发展的预见

1992年钱学森曾给当时的国务院的领导人写信,建议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行业,应当跳过汽油和柴油发动机阶段,直接过渡到使用清洁低污染的新能源动力阶段。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急剧增加。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表我国未来十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时我们国家未来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12月销售量第一次超过50万辆,并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谁最有发言权,那必然是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而鲜为人知的是,马斯克最崇拜的人便是钱学森,他用自己对科学发展的了解,正确预判到世界汽车科技发展的方向。

在2012年12月钱学森诞诞辰的这一天,美国SpaceX公司特意在公司的官网推特发布一段话来纪念他。1948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学院主任,主要科研项目便是喷气推进领域,为动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马斯克建立SpaceX美国太空运输公司,继承了喷气动力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项目和航天技术,SpaceX的出现可以说是伟人意志的传承。

关于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也成功印证了钱学森的预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便预言:

能够与经济发展高度结合的高科技技术,必定会成为全球都相互依赖的科学技术,同时能够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几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发展的理念遵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哲学相统一。

五、关于新兴产业革命和建国百年中国富强的预见

钱学森在农业科学院做研究报告的时候,曾提出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必定会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而出现的领域便是在人体产业领域。

事实上,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内容也印证了钱学森的预言。第六次产业革命不同于以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革命,它是以如何延长生命周期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为主流。

此次革命将会比以往所有的革命周期都长, 而在这漫长的革命周期中,必定也会出现局部性和短周期性的其他产业革命。

以往产业革命在为人类创造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而这一次革命针对的是如何延长人类的生命周期,是以排除影响人类生命周期的因素作为出发点。

1979年,钱学森在对中国经济社会进行细致研究后,发表了文章《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指出国家现如今的管理应当将系统工程组织管理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融合其中。

同时钱学森指出我们党在制定百年计划时需要具有极高的预见性,而这其中的预见性便依赖于管理领域的系统科学,也就是所谓的系统工程方法。

而不出意外的,我国的人均产值在百年之后已经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到国家的繁荣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

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这样才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所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