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卸去脂粉,宛若处子。

一座城,隐于深山,处处成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见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当我初次见到白茶小圳时竟然有些恍惚:这不就是陶公(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这个位于闽北的古朴小圳,在七星溪南岸,背靠青山,三面环水。

步入政和白茶小圳,户牖深青,阶庭苔绿,古老的香樟树以及尚存的断壁残垣不时映入眼帘。

石臼、石磨、蓑衣、古茶具,都散发着独特的古朴韵味。

在这里,岁月仿佛凝固了。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一座古色古香的茶工坊出现在小圳的深处。

一个身着棉布长裙的姑娘,用竹勺从煮茶铁釜里,舀出了冒着热气的白茶。

工坊大门上的对联也为这幅水墨画增添一份诗意:“听泉树下酒无味,河卵石前茶更香。”

这个未施粉黛已倾城的地方,就是大与白茶工坊。

当茶树新梢一芽二叶达到20%时,美丽的采茶姑娘便开始采摘了,这也是“大与茶问”最初的模样。

“大与茶问”的茶叶均来自政和白茶。

政和是古老的茶乡,拥有独特的小气候,最宜白茶。政和与茶的缘分,千年之久。

1115年,作为北苑贡茶的白茶主产区,因为御供白茶结缘宋代徽宗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宗因为挚爱白茶,甚至将自己的年号“政和”赐为县名,昭告天下。自此,政和白茶闻名于世。

“大与茶问”的茶叶选用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政和白茶为原料,而政和白茶的原料十分讲究。

茶农有九不采的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新梢不采,紫色芽头不采,空心芽不采,损伤芽头不采,虫伤芽头不采,开裂芽头不采,畸形芽头不采。一个“九不采”就将很多芽头拒之于千里之外。

采茶姑娘们的手十分灵动,拨开茶树直取最鲜嫩的一芽一叶,每一个芽叶都大小均匀。

玉白色芽叶成朵,与不远处的云雾遥相呼应。

除了有一双巧手,采茶姑娘们还有一个好嗓子。闽北的歌谣回荡在群山绿水中,也唤醒了古朴的白茶小圳。

大与茶问的白茶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

“萎凋”的目的是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不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

采摘的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让其萎凋至八九成干。

当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并伴有水果香或花香时,意味着“萎凋”的结束。

萎凋完成后,需用文火慢慢烘焙,让茶叶含水分量控制在5%以内。

政和白茶的烘焙用焙笼炭焙进行,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亲自指导并操作,这也是决定白茶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

“烘焙”需要经历初烘、摊凉、复烘、低温长烘四个环节,而恰到好处的烘焙是大与白茶最后的涅槃。

大与茶问的白茶采用适度自然氧化的方式,“不杀青、不揉捻、全萎凋”是其独特的加工工艺。

由于制作过程简单自然,因此白茶很大成分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独特工艺加工下的大与白茶,茶叶条索清晰、银装素裹,叶背遍布洁白茸毛,静下心来,仿佛可以听到它平稳地呼吸声。

自然天成、不偏不倚、不浓不淡,大与白茶浑然是一个自然之茶、和谐之茶、“素颜”之茶。

在政和,大与茶问拥有过千亩的大茶园,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品种以政和大白、政和福大为主。茶园内的茶树树龄高的超过百年,低的也有50余年。

大与白茶生产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与阳光的充分接触,让政和白茶拥有独一无二的甘甜。

为了保持茶叶的纯天然味道,大与茶问沿用唐宋时期传承下来的原始农耕法,开荒、耕地、肥田、选种、压苗、种植、采摘等过程均采用人工方式。

“0农药、0化肥”是大与茶问一直以来的坚持。

原始农耕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一种种植方法。对于大与茶问而言,大与白茶就是与自然共生共长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盏素茶,隐于心间

幸福是,冬日在庭院的摇椅上晒晒暖阳;

幸福是,雨天在残破的天井旁听雨;

幸福是,泡一壶好茶,听一曲高山流水;

幸福是,品一盏香茗,叙一段陈年往事;

幸福是,阳光斜斜照过来的下午,煮上一壶老白茶,守在炉旁,静静地听那一壶的轻沸。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政和茶。

| 大与茶问 (东家ID : 大与茶问 ),白茶品牌

作者:董小姐

东家APP是什么?东家和掌柜的区别?东家和西家的区别?为什么叫东家?老板为什么叫东家?

东家APP是围绕东方手工匠人的东方造物平台,欢迎了解东家APP,了解东家匠人,了解东家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