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吗?我要报警!”

“我家楼上的邻居有点不太正常,听声音住的是几个男的,每天整晚都不睡觉,一直有动静。

我从外面看灯也一直亮着,有时还听到有人吵架,那种吵架不像正常朋友的吵架,感觉不对劲,麻烦你们来查一查。”

2011年2月初,正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湖北省襄阳市公安机关接到一位群众的报警电话。

对方声音压得很低,好像害怕被邻居听到。

听到报警内容的公安民警迅速反应过来,将这件事进行了上报。

因为报案人提供的地点,和最近湖北省十堰市公安机关跟踪调查的贩毒案件有很大的关联,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正在寻找的制毒窝点。

警方根据线索迅速锁定了相关人员和地点,进一步分析和筹划。

此时,那些毒贩还不知道的是,未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死刑。

居民楼的灯光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犯罪风险?这些毒贩是从何时进入警方视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例行检查,牵出惊天大案

“不许动,警察!”民警制服了两个袭警的男子。

2010年8月,湖北省十堰市警方对辖区内娱乐场所进行例行检查,在一家歌厅的走廊中遇到两个精神极度亢奋的男子。

经验丰富的民警感觉其十分可疑,于是上前盘问。

没想到这两个人不仅拒不配合,还要袭击民警,于是民警迅速将其拿下。

紧接着,民警冲进两人所在的包厢,果然发现了里面有几个同样亢奋的男子,并且茶几上散乱地摆放着吸壶、锡纸、针管等吸毒工具。

警方在包厢内还搜出了少量没有吸完的冰毒,可以判断他们肯定是吸毒了,于是全部带回警局审问。

(吸毒用的吸壶)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在我国高压禁毒的态势之下,这些人的冰毒是从哪里来的?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歌厅吸食?

警方在审问中,逐步了解了这件事的端倪。

“你们的冰毒是从哪里买的?”从冰毒带来的高亢状态中清醒过来的犯罪嫌疑人,面对民警的审问,当即怂了。

他们表示自己只是买了一点寻求刺激,并没有吸食太多。

至于冰毒是从哪里买的,他们说是从一个姓丁的男子手中买的,并且供出了他的样貌特征以及经常出入的场所。

根据这几个人的供述,警方为避免夜长梦多,迅速行动,抓捕了姓丁的毒贩。

紧接着,便是对丁某的审讯了。

“你卖给别人的冰毒,是从哪里拿来的?”民警严厉地审问丁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毒品——冰毒)

而作为毒贩里的老油条,丁某此时还抱着侥幸心理,表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冰毒,更不知道从哪里拿到。

看到这种情况,民警带来了前几天抓获的那几个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丁某,并且还说出了向丁某买冰毒的具体情景。

丁某一看,今天是在劫难逃了,干脆不演了,装作摊牌的样子,说出自己毒品藏匿地点,并且表示自己是直接和缅甸那边联系拿货的,没有其他国内的同伙。

警方根据丁某说的地点,果然搜查出了四五十颗麻果和二十多克冰毒。

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丁某后面所说的,没有其他国内的联系人,怎么听都像是在说谎。

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国内偷偷贩卖大批量的毒品呢?

经验老到的民警断定,丁某肯定是在包庇同伙。

“你还挺讲义气啊......”民警继续审问丁某。

经过四天的连续盘问,终于“撬开”了他的嘴,了解到丁某背后的贩毒团伙里的部分成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丁某口中开着黑色越野车的“波哥”。

他是丁某的上线,卖毒品给丁某。

并且,丁某知道“波哥”的毒品是从四川成都那边运过来的。

然而,让警方震惊的是,丁某还招供出“波哥”的团伙中,有人能够制毒。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不仅能贩毒,还能制毒,这个毒品犯罪团伙估计来头不小。

警方本以为这只是一桩小的贩毒案件,没想到后面牵扯着这样的大鱼。

他们预感到,这个贩毒团伙的规模之大,在十堰市的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

(吸毒用的锡纸)

二、顺藤摸瓜,危险重重

2010年11月,民警查出了这个所谓的“波哥”,名叫张少波,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人,目前也会经常住在老河口市。

有了这些基本信息,十堰市警方准备行动了。

事不宜迟,他们连夜驱车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老河口市,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合力调查跟踪张少波。

“就是这辆车。”在街道的监控画面里,民警锁定了张少波常开的那辆黑色越野车。

其余警力迅速行动,开车到达相应位置,跟踪张少波的车。

“真是个滑头。”

跟踪张少波的便衣民警愤愤地说了一句,他发现跟踪张少波并不轻松,张少波的反侦察能力很强,开车总是时快时慢,让后面跟踪的车辆很容易就暴露了。

为了避免被张少波觉察出异样,跟踪他的第一辆警方车辆,在张少波突然减速后,就转弯开出了这条车道,放弃跟踪。

幸好警方也留有后手,后面还安排了其他跟踪车辆,他们会继续跟着。

就这样好不容易跟到了一个偏僻的村子,张少波的黑色越野车从村口进去了,停在了一栋房子前。

跟踪的两位便衣民警也在村口间隔一些距离停了下来,想观察张少波往哪里去了,突然发现两个壮汉走了过来,敲了敲窗户。

“你们干什么的?”便衣民警刚放下车窗,这两个人就有些凶狠地问他们的来意。

“我们等朋友。”民警找了个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毒品——冰毒)

“等朋友,你们不是这个村子的吧,不要停在这里,快点走。”

这两个壮汉不断催促民警把车开走,并且越来越急。

为了不打草惊蛇,两位民警只能先行离开。

在后面的一个多星期里,警方继续通过街道的监控录像来观察张少波的动向。

民警发现张少波近期的活动十分规律,每天一大早开着他的黑色越野车离开老河口市,径直去往七十多公里外的湖北省襄阳市,到了晚上再从襄阳开回来。

这样的活动轨迹,让民警想到张少波的制毒窝点极有可能藏在襄阳市。

于是,便衣民警再次出发,一路跟着张少波到达襄阳的中南板材市场。

在这个板材市场后面有几栋居民楼,张少波的车从入口开了进去,民警本想跟进去,但是刚到距离门口几十米的围墙边,就被蹲守在这里的两个人拦下了。

这两个人看起来又是张少波安排来盯梢的,他们盘问了便衣民警很久。

无论民警怎么说,他们都不让进去,并且驱赶民警离开。

民警只能再一次离开了。不过,总算是基本确定张少波的大概位置了。

随后,民警从旁边的高楼上俯视观察,发现张少波的黑色越野车停靠在围墙边的两栋楼之间。

除了小区门外有两个盯梢的,小区里面那两栋楼前,也有三四个人来回转悠,看到有异常的车辆或者行人,就会上前盘问,并把他们赶走。

张少波在这里监视如此严密,警方判断,张少波极有可能在这里制毒。

但是具体在哪栋楼的哪一户,目前还不得而知。

“他在这里制毒的话,肯定需要排气味,气味比较难闻的,那只需要看哪一户排这种气味,就知道在哪里了。”

针对当下的情况,民警从制毒的角度进行分析。

(吸毒用的吸壶)

有了这样的推测,警方迅速组织警力对张少波所在的两栋居民楼进行实时监测,看看有没有刺鼻的气体排出来。

并且因为张少波每天晚上都不在襄阳,所以晚上制毒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警方把监测重点放在了白天。

可十分奇怪的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监测,警方始终没有发现有刺鼻的气味从居民楼里排出,难道张少波没有在这里制毒?

警方对此感到十分疑惑,只能继续监测。

时间很快来到2011年春节,襄阳市民警接到了群众举报电话,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有了新线索的民警十分兴奋,顾不上新年和家人的团圆,直接锁定了举报中所说的那个房间,日夜监视。

“现在需要探听张少波是不是在里面制毒的?才好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警方明确了目前的思路。

然而居民楼附近有张少波安排的盯梢人员严密控制着,很难进去探听信息。也不能让住在楼下的群众去探听,这样容易给群众带来危险,也容易暴露警方的行动。

于是,民警冒着极大的风险,趁着盯梢人员去吃饭的间隙,赶紧跑进居民楼,跑到张少波所在的那户房子门口探听动静。

“把烧杯拿来......”民警在门口听到里面,张少波在和另一个人说着这样的话,还时常听到“麻果”、“冰毒”等词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毒品——麻果)

探听到这些信息的警方,更加确定这里是张少波的制毒窝点。

但是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警方不能贸然行动,以免这张贩毒网上的其他毒贩逃脱。

此时,行动似乎陷入了僵局,警方感到有些为难。

正瞌睡呢,有人送枕头来了。监视居民楼的民警发现,张少波所在的那户房子里,突然出来一个人,应该是张少波制毒的同伙。这给当下的僵局带来了转机。

民警迅速跟踪了上去,发现这个同伙到达了襄阳市谷城县火车站,准备坐火车离开。

“行动!”警方当机立断抓捕了这位张少波的同伙,把他带回公安局进行连夜审问。

警方需要在张少波察觉到异常前,审问出可靠信息并进行收网。

三、收网行动,另有收获

2011年3月初,警方正在审问刚抓到的毒贩,对于他的审问,比想象得轻松很多。

他听到警方已经调查这个案件近半年之久,并且掌握了大量的重要信息,觉得辩解也没希望了,就直接招供了。

警方了解到,这个人姓许,是张少波从四川成都请来制毒的,制毒地点就在警方之前锁定的那个房间里。

“我和张少波是在四川成都认识的,当时我还只是吸毒,后来他说我懂点化学,就让我过来帮忙制毒......”许某供述出事情的经过。

(制毒器材)

之前民警在门口探听到的声音,是因为制毒屡次失败,张少波十分生气,从而在说话时提高了音量。

许某还说出,张少波把房间的窗户封得很严,气味特别大的时候也不敢开窗户,怕被别人发现,这也是为什么警方始终监测不到刺鼻气味。

另外,许某供述出了贩毒网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之前贩毒是张少波出钱,韩红林把毒品从成都带到老河口,后来我在襄阳制毒,韩红林一直就在我身边。”

这个韩红林是警方第一次听到的名字,警方又锁定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一晚上的审问收获不小。

根据许某的这些供述,警方决定对张少波及其团伙进行最终的抓捕。收网行动,就此开始。

“张少波在车上,车子没有熄火,韩红林走过去了。”负责抓捕的民警跟踪张少波来到老河口市的客运站,报告了他们的情况。

由于张少波的车子没有熄火,所以为了避免他们狗急跳墙,开车逃跑,增加抓捕难度,警方决定先跟踪,再找合适时机抓捕。

在跟踪了三十多公里之后,警方看到张少波和韩红林停车进了一栋居民楼,他们觉得抓捕的时机到了。

“等会不管谁先出来,都直接抓住,然后再上去抓另一个人。”队长安排了抓捕计划,等待行动。

“别动!”蹲守了几个小时的民警,看到张少波出来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住了他。其余民警上楼抓住了韩红林。

民警随后对毒品进行了搜查,从张少波身上搜出了250克的冰毒,从居民楼的窝点里,搜出了共计1750克的各类毒品。

共计两公斤的毒品铺了一地,让人十分震惊。

判刑留给法院,警方此时将这两个人和毒品带回公安局,对张少波和韩红林分别进行了审问。

“我没犯法,犯法的人你们没抓。”面对铁证如山,张少波依然“垂死挣扎”,矢口否认。

另一边,韩红林则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贩毒的地点、金额和频次,警方更是从他的口中有了意外收获。

(毒品——麻果)

四、通力合作,肃清余毒

“代哥,从代哥那里买的毒品。”

韩红林说出了自己的上线,他口中的这个代哥,叫做代德军,目前在四川成都组织贩卖毒品。

韩红林说代德军在成都批发市场有几个门面,一般会在那里活动,并且提供了代德军的手机号。

警方通过韩红林提供的信息,配合成都的公安机关准备展开抓捕。

“是代哥吗?我们是张少波介绍的,你那里有货是吧。”

机智的民警拨通代德军的电话,假装是来买毒品的,从而把他约出来,便于进行抓捕。

代德军听电话里说是张少波介绍的,就放松了警惕,来到了自己的一处门面,和假装买毒品的警方见面。

而让代德军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买家的钞票,而是冰冷的手铐。

警方一见到代德军出现,就迅速控制住他,将其带回公安局进行审问。

在对代德军的审问中,警方得到了代德军和张少波的其余下线人员名单。

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于是警方立即展开全面的抓捕,清除这些余毒。

在居民楼抓捕这些下线人员的过程中,有部分毒贩竟敢反抗,并试图从窗户逃走。

在民警的通力合作下,警方将所有下线人员抓捕归案。

然而,事件还未就此结束。警方在对下线人员的审讯过程中,又了解到一个新的名字——郭某。

这个郭某是张少波安排的另一位制毒的人,是贩毒网络的核心成员之一。

根据线索,警方很快找到了已经制毒成功的郭某,将其连人带货,一锅端了。

警方在对郭某的审讯中,得知其因为长期接触毒品,已经患了肝癌,将不久于人世。并且犯了这样的事,感到无从面对自己的孩子。

(毒品——冰毒)

可见毒品的威力惊人,不仅使吸毒人员及其家庭深陷困境,还让毒贩本身自食恶果。

至此,这桩重大贩毒制毒案件,经过公安机关的多方努力,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宣告破案。

随后,此案交予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并于2012年9月5日正式宣判,其中张少波、韩红林、代德军被判处死刑,其余相关涉案人员也被判处无期徒刑或其他相应惩罚。

在整个案件中,警方共抓获涉案人员44人,缴获冰毒7000多克,麻果4000多粒,冰毒半成品20余公斤,各类制毒原材料10余公斤。

结语:

一次例行检查,竟然牵扯出背后如此庞大的贩毒网络,真是令人咋舌。

本次案件中的这张贩毒网络之大,所犯罪行之重,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十堰市最大的贩毒制毒案件。

在毒贩的一次次暗流涌动中,是缉毒民警用顽强的意志和鲜血,保卫着我们的安宁环境。

所以,我们需要始终铭记默默奉献的缉毒民警,珍爱身心健康,远离毒品,支持将禁毒工作进行到底。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