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意袭骨。

这是一个并不安宁的初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热搜上。

呼和浩特疫情倒被忽略了。

但是它真的很严重。

内蒙古,北方之北,天寒地冻,对于防疫而言,难度不小。

此次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月28日晚上8点内蒙古现有确诊达到了359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在,内蒙古虽偏,中国人的心不偏。

呼市虽冷,我们不冷。

前两天,我们发布呼和浩特疫情一文,几十万人纷纷转发,为呼和浩特加油。

留言暖爆。

句句戳心。

有呼市网友说,我们本以为,没有人关注我们,没想到,我们被全国人民关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市之外的网友则说:别怕,我们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

中国14亿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一方需要,八方支援,在所不辞。

率先行动的,是呼和浩特的兄弟城市。

西乌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赤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鄂尔多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锡林郭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在派遣最精英的医疗人员,前往呼和浩特支援。

“蒙A有事,兄弟们都来了。”

“内蒙古人能处!”

白衣执甲,星夜兼程。

不问前路,只知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人同样万众同心,众志成城。

5.2万余名志愿者分布大街小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56名消防员换上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舱实验室在体育馆速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疫人员不顾严寒,坚守在一线。

而他们的隔离面罩上,都结出了长长的冰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来袭,风雪无阻。

哪里是一线,哪里就有大爱;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大白”。

哪怕身处北国,防疫有千重苦,万般难,防疫人员仍然二话不说,吹响号角,打响一场无烟的倾城之战。

他们以闪电的速度,全力奔跑。

2月17日,重点区域人员核酸检测;

2月19日、21日,第二轮、第三轮核酸检测;

2月22日、23日,第四轮核酸检测;

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第八轮陆续展开……

病毒很快。

他们更快。

冰天雪地里,防疫人员一袭白衣,和时间比赛,和病毒拼命。

北风呼啸中,呼市人民排队核酸,没有抱怨,没有指责。

从流调溯源,到城市管控,从病患救治,到封控区保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从不马虎。

看到这里,谁都会感叹一句,这就是最好的青城人。

哪怕生活节奏被打乱,但他们不怨,不拉垮,不给防疫拖后腿,不给城市抹上一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月28日,呼和浩特仍在新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呼和浩特不是孤独的。

疫情犹如集结号。

除了兄弟城市,更多援助力量从八方涌来。

尤其是中国企业,慷慨解囊,尽心尽力。

伊利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它为呼和浩特全体一线抗疫人员,提供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捐献资金和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捐赠大批爱心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5日,伊利再捐一亿元,继续助力呼和浩特抗击疫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于此。

2月28日,伊利采购6座核酸检测方舱,紧急运到呼和浩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伊利方舱,总价值3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它小,但设施齐全。

有试剂准备间、样本处理间、PCR扩增间、洗消间,各区域相互独立,功能完善。

它的日单管最大检测量可达1.5万管,混管检测可达15万人次。

为疫情检测,真的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对家乡疫情,伊利尽显企业良心。

默默做事,不张扬。

做完以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们继续前行,走好每一步。

但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做派,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企业的风骨。

他们在每一次义举之中,都是如此——

只行好事,不问前程。

捐完就撤,不留姓名。

除了伊利,在这次呼和浩特疫情中,还有大批默默助力的中国企业。

包头钢铁(集团)捐款1000万元。

鄂尔多斯市乌兰集团捐款1000万元。

蒙草集团捐赠35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企业所做的,同样无人知晓。

中国企业家不会说大话,

不会炒作,

他们只做实事,在同胞有难时,倾尽所能,为民除疫,为国分忧。

这是苍生大爱,也是企业担当。

而在此之前,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每一次都有伊利的影子。

雅安地震,伊利捐赠200万物资。

河南雨灾,伊利捐赠10万箱牛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呼和浩特本轮疫情爆发以来,2月20日,伊利第一家为呼和浩特全体一线抗疫人员、盟市援呼医护人员、社区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等,【截至25日 】累计五次捐赠抗疫物资,提供营养支持。

并于2月25日再捐一亿元,全面助力呼和浩特抗击新冠疫情。

截至目前,伊利集团为全国抗击疫情累计捐款3.8亿元。

而今,伊利再度默默行动。

他们图什么?

求什么?

不求虚名,不图浮利,只希望尽一份中国企业的担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企业之大者,同样为国为民。

我们曾经以为,企业都以利为先。

如今看来,不是的。

中国企业,大多义字当头。

他们怀着悲悯,担起责任,负起担当,写就大爱,彰显气节。

仔细回想一下,在历次大灾大难中,中国企业,从未输过一场大义。

也从未输过一次担当。

在国家需要时,他们永远走在最前列,不计报酬,无论盈亏。

在人间有难时,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他们如老牛,务实、沉默、奉献。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有气节的国企,每一次遇见灾难时,我们都无比放心。

因为,他们都会在场。

从不缺席。

伊利,好样儿的。

中国企业,好样儿的。

我相信,有这样的中国企业,有团结一心的人民,内蒙古疫情很快就会被控制。

届时,疫尽,病除,春归,日暖。

人间无恙。

天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