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分工合作,关于人的社会属性是谁都不能否认和忽视的。因而,从我们上幼儿园的那刻起,家长和老师都在告诉学生:你需要合群。

上学以后,除了学习成绩,学生们能否在班里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和喜欢,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甚至在选干部、评三好生的时候,“人缘”也是重要的因素。可是,“人缘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来听一位资深心理师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师透露:来找我做咨询的,往往是上学时“人缘好”的学生

一位从事多年心理咨询的老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从业心得。在很多家长眼里,那些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以后往往面临的问题更多,工作也可能不顺利。

可事实上根据老师的经验,情况恰恰相反。那些长大后容易迷茫困惑,甚至产生焦虑,需要来向她咨询问诊的,往往多半是上学时的“好学生”。

他们也未必是成绩特别突出的,但有一个共性,就是“人缘”特别好。举个例子,小星已经是名大三的学生,可是一直很难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

她经常通过付出自己的方式,以求融入大家,可实际上每当自己稍微拒绝一次别人的请求,其他人就对她很不满,这让她感到在校生活十分辛苦。

通过了解,这位老师发现,原来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小星就已经用迁就其他同学的方式,来换得认可。与其说是“人缘好”,不如说她是个“老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人缘太好”,家长先别高兴太早,隐患可能在成年后显露

老师总结发现,像小星这种情况的同学还真不少。很多家长把“情商”跟“迁就”划等号,不允许学生跟自己、跟同学发生丝毫的“冲突”。

小星回忆道,上学的时候自己是班里最好说话的学生,无论跟哪个同学做同桌,无论对方做什么令自己不愉快的行为,都默默接受。

因为这样的话,就能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认可。但这种表面的“好人缘”,却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在家长这种教育观念下,往往培养出的是缺乏原则的学生。

在上学时,他们或许会因为舍弃了自己的一些原则,换来家长口中的“懂事学生”;甚至可能因此当上某个班级干部、拿到“助人为乐”的奖状。

但越是到了学习后期,可能这类学生就越体会到功课以外的压力和困惑。到了成年后,隐患就更明显地暴露了。

比如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们要一起住校,这时候好几名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同学,住在同一屋檐下,一味顺从别人的学生将过得很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这类学生就更容易因为缺乏自己的底线,去完成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同事可能将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推到他们身上。

而上学时期还可能因为自己奉献较多,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职场中,他们却可能做了更多的事,却被其他同事抢了功劳,不懂得为自己争取。

家长需要让学生明白,人际关系好不代表要做“老好人”

在班里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显然是非常合理的期望和目标。如果学生做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同学,自然难以跟同学们很好地相处。

但家长需要让学生明白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时也跟自己的学习成绩等方面有关,不要为了所谓处理好同学关系,一味做“老好人”。

如果其他同学没有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那么学生没有必要谦让,保持住自己的原则更为重要。尤其是中小学生,这个时期提高学习成绩是首要任务。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同学们把功课学明白是最紧要的,其他的事物不妨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太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全班同学的喜欢。

【结语】学生的培养包含多个方面,家长的教育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形成。人际关系也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要将它过度解读,更不要误认为“随和”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有原则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话题:你觉得怎样让学生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