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会•预热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民进中央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拟向全国政协提出“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民进中央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进展总体来说较为顺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民进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统筹统管机制、积极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持续加大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行中的广州地铁一号线。

建议: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统筹统管机制

民进中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统筹和协调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层次轨道交通网实施主体不同,难以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时统筹协调一致,存在着建设标准、车辆选型方面不统一等现象。新开工城际铁路项目将可能同时存在城际、市域(郊)等不同的建设标准以及城际动车组、市域(郊)列车等不同的车辆制式,未来大湾区城际铁路可能被分割建设成各都市圈管辖范围内的小线网圈,难与既有城际铁路互联互通,也难以与国铁互联互通。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统筹统管机制。在推动都市圈内部多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体系,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从规划角度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构建各层级连通的线网布局,构建系统设施连通体系,从标准体系方面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包括技术标准、工程标准、维护标准、服务标准、运营标准等。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标准,避免按不同制式标准建成各都市圈局部小线网,实现真正意义上“一张网、一票通、无缝化衔接”的互联互通。

建议:积极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民进中央指出,大湾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小。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制造业产业资源过于分散、车辆产能严重过剩,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贯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积极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坚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贯彻落实珠西战略、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结合区域城市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依托珠江西岸扎实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集中发展,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建议:持续加大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赋能

民进中央指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如广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在全国仅为中等偏上水平,与传统强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持续加大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赋能。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创新企业的研发活力,鼓励加大对轨道交通材料和装备制造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轨道交通新材料研发、制备技术及装备开发。围绕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装备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的合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培养提升,持续加大湾区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赋能。借助区域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大范围、全方位、高效率的运行控制与管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