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应该算是品牌圈内卷得最为严重的赛道之一吧。

一边是持续发力的星巴克、瑞幸等老牌选手,一边又有源源不断的新选手跨界加入,场面好不热闹。

连原本与咖啡两个字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的中国邮政和狗不理,近日也先后入局,做起咖啡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有两个品牌闯入咖啡圈

2月14日,首家“中国邮政”咖啡厅落地厦门。

这家店是由普通的邮政网点改造而成,在保留原有邮政服务基础上叠加有咖啡饮品和文化创意等服务。

邮政咖啡店整体装修设计延续了经典邮政风,大片绿色打底,门口就有个邮筒上面印有“邮局咖啡”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相关小程序,品牌君看到,邮局咖啡当前共有5个系列产品,分别是:咖啡、茶饮、甜品、特调以及周边。从基础款到特别款,可谓是应有尽有,看起来是在认真开店,并非玩票性质。

2月18日,中国邮政官方微博发文称,目前邮局咖啡均在中国邮政网点试运营,尚未开放任何加盟合作,谨防上当受骗。

这条消息释放出两个重要信息:其一,邮局咖啡确属于中国邮政,邮政入局咖啡领域已成事实;其二,未来中国邮政有可能会在其他网点陆续开咖啡厅。

有趣的是,就在邮局咖啡开业后不久,天津狗不理也传出跨界卖咖啡消息。

2月22日,一家名为“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的企业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而该企业幕后的全资股东,正是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邮局+咖啡”组合后,又迎来“包子+咖啡”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咖啡为何成跨界香饽饽?

品牌君此前就说过,跨界在品牌圈早就不是新鲜事。

消费者购物喜好个性化、细分化趋势下,品牌想要揽获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就需要拿出更为多元的产品或服务。跨界是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探讨的是,从同仁堂、中石化到易捷便利店、中国邮政再到狗不理,为何主营业务各不相同的品牌们,在跨界时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咖啡行业?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逻辑?

据品牌君所知,全球主要国家人均咖啡消费量在500杯/年上下。而在我们国家,2020年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9杯。

因而纵观全球咖啡市场来看,我国咖啡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无论是消费总量还是人均消费量,均有巨大增长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咖啡整体市场零售规模约为820亿元,到2025年,该数字有望突破2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块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香饽饽,又怎么能不让众多品牌垂涎欲滴呢?

此外,咖啡行业入局门槛偏低,也是引得一众企业尝鲜的重要原因之一。相较于高精尖行业,咖啡行业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想要“入局”,门槛属实不高。

只不过这些后来者想要在咖啡领域分得一杯羹也并非容易事。

一方面,隔行如隔山,邮政们在自己的主营领域虽然说具备一定经验优势,但这些经验转移到另一行业,未必能起到较大助力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新入局者,打造爆款、建立起产品壁垒既是经营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没有强大产品作为依托,邮政们想要在咖啡行业站稳脚,还是挺难的。

你看好邮政们的跨界操作吗?

你最喜欢的咖啡品牌是哪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