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年大戏,《人世间》以周氏一家人的离合悲欢,赚够了观众们的眼泪,自开播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受到广大观众们的关注和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剧情发展,观众们对于《人世间》一剧的口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从最初的交口称赞,一直到拼命吐槽的逆转。

电视剧口碑的变化,其实源自于另外一种变化,那就是,整部电视剧从最初的忠于原著,慢慢变成了对原著的大肆改编。

在电视剧前面的剧集中,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其中细节,大多符合原著的描写,改编只是在原有故事框架内,做有限的一些调整。

但是,当电视剧进入后期,对原著改编的程度,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甚至很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当改编程度逐渐增大的时候,电视剧也开始遭受到观众们越来越多的诟病。

因此,由这种情况,似乎可以反映出一个规律,那就是,《人世间》的改编程度与观众口碑呈反比。即:改编程度越大,观众口碑越低;改编程度越小,观众口碑越高。

这种规律,我认为是存在的,因为观众们拼命吐槽的剧情,几乎全部来自于改编。比如以下两点:

一、周秉义与开发商拼酒

在电视剧中,周秉义作为市长,为了建设商贸城,四处寻找投资,在与开发商一起吃饭时,开发商让服务员倒了10杯白酒,并对周秉义说,如果他喝一杯酒,自己就投资50万。

周秉义没有拒绝,只是还了还价,要求自己喝一杯酒,开发商投资100万。

开发商欣然允诺后,周秉义就拼命将这10杯酒喝了下去,为此还住了院。而且,开发商在事后并没有践行承诺,根本没有投资。

对这段剧情,很多观众认为很魔幻。因为,在现实当中,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开发商这样操作,只会自寻死路。

其实,周秉义与开发商在交往过程中,为了吸引投资,喝上几杯酒,甚至发现彼此之间志同道合、互投脾气,多喝上几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周秉义喝酒必须是自愿的。而且,周秉义喝,开发商也应该陪着喝。即使因特殊原因,开发商确实不能喝酒,也需要解释清楚,并且应该以茶代酒,陪着喝上一杯。这才符合礼节。

如果开发商用投资做筹码,硬逼着周秉义喝酒,自己坐在一旁看热闹,这对于周秉义来说,或者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再是一种礼节,而成为了一种侮辱。

周秉义是谁?曾经的兵团战士、北大的优秀学子、高干家庭的上门女婿、一位掌控着上百万人命运的一市之长。

一个商人,有什么资格和胆量,在周秉义面前,如此地放肆!

因此,如果现实中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最合理的剧情是,周秉义愤然掀桌,然后对开发商说:“带着你的臭钱滚出这个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周秉昆与骆士宾喝酒

《人世间》中,只有一个坏人,那就是骆士宾。

在原著中,他不仅强奸了郑娟,而且涂志强被判死刑,也与他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是骆士宾用刀捅死了人,而涂志强出于义气,把罪名承担了下来。

而且,骆士宾因投机倒把出狱后,巴结上了一个日本投资人。发达之后,对于以往的朋友,不仅全无情分,还今天扬言吞并这个,明天叫嚣整垮那个,遭到了所有人的憎恨。

因此,骆士宾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恶毒卑鄙、无情无义、寡廉鲜耻的小人。

骆士宾出狱后,周秉昆只遇到过他两次。第一次是收购周秉昆管理的饭馆,被周秉昆约到河边,暴揍了一顿;第二次是偷着送周楠出国留学,被周秉昆找上门,由于意外一起从高处摔下,摔成了植物人,一年后身亡。

所以,在原著中,周秉昆从来没有原谅过骆士宾。

但是,在电视剧中,骆士宾却被洗白了。他以成功企业家的身份衣锦还乡,不仅受到了副市长周秉义的热情招待,而且招待地点就在周秉昆的饭馆,饭馆门竟然还喜气洋洋地贴着“热烈欢迎骆士宾先生莅临指导”的大红条幅。

至于周秉昆,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窝窝囊囊地候在雅间的门外,随时等着给这个曾经强奸自己妻子的坏蛋端茶倒水。

当然,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周秉昆为全市发展不惜做出个人牺牲的优良品质。但是,在电视剧中,之后的一段画面,却表现出了周秉昆对骆士宾的宽恕。

在那段画面中,周秉昆心平气和地坐在饭桌前,与骆士宾推杯换盏、互诉衷肠,颇有一些“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郑娟曾经遭受过的巨大伤害。

所以,电视剧的这段剧情,简直已经玄幻到了泯灭人性的地步。

而且,以上两处改编,无论是周秉义与开发商拼酒,还是周秉昆与骆士宾喝酒,似乎都在表现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尊严在资本面前的臣服

因为开发商能够带来投资,周秉义就可以放下市长的尊严,举杯痛饮;因为骆士宾成为了一名成功企业家,周秉昆就可以放下男人的尊严,觥筹交错。

可是,电视剧却仅仅看到了资本的力量,忽视了尊严的力量。在现实之中,一个人的尊严,永远都要比金钱更重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食”这些流传千古的箴言,并非只是理想,它们总是会发生在现实之中。

因此,在原著中,尽管人们也需要金钱、崇拜权力,但得到这一切,却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那就是要保持尊严。原著中相关的情节比比皆是,比如:

冯化成平反回到北京,重新成为了北京人,对周蓉便拥有了一种优越感,认为周蓉沾他的光,结果遭到周蓉怒斥:“让你和你的北京户口见鬼去吧!”

郑娟到美国领取周楠的骨灰,美国的慈善基金提供了一些救济,但郑娟拒绝领取,因为她不想让周楠的死,与钱沾上一点儿关系。

水自流出狱后,靠朋友们的资助开了一家书店,但是,却没有要骆士宾一分钱,上赶着都不要。因为,他鄙视骆士宾的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著中的这些情节,为了自己的尊严,宁可放弃金钱和机遇,才更加符合人们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

因此,电视剧的这些情节,与原著中的情节相比,已经不是故事的改变、人物的改变,而是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改变。

这一点,恐怕也是观众们拼命吐槽的根源所在。

当然,剧中也有改编比较成功的部分,比如周家父母携手同亡,也是出自于对原著的改编,因为在原著中,周家父母是相继离世的,周父离世多年后,周母才逝世。

电视剧的改编,有力渲染了周家子女的丧亲之痛,让很多观众在观看这段剧情时,潸然泪下、心痛不已。但是,我认为,这段剧情的成功,也并非完全因为改变,更多地还要归功于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另外,《人世间》中这种“改编程度与观众口碑呈反比”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很多的影视作品,比如四大名著的影视剧。

旧版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尽管制作上十分粗糙,但却与原著一样都成为了经典。而之后拍摄的新版电视剧,在色彩画面特效等方面更为精致,却屡遭观众们的诟病。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版电视剧,对于原著改编过多,而且,还时不时地洒上一些“狗血”。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合情合理。因为,一部被拍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位优秀作家花费了数年心血,才终于完成的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都经过时间检验和读者检验。

可是,在改编成影视剧时,如果编剧本身的水平不如原作者,在改编时又缺少一种谦虚的态度,就很可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这就好像一幅《蒙娜丽莎》,由一个蹩脚的画家修改,没准就能改成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