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网格,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我们所遇到的家族亲戚,都是生育以及婚姻延伸出来的人物,跟我们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而还有一些人,比如说亲家,虽然说没有血缘关系,但也有亲戚关系。

总而言之,对于你身边的亲戚,你有着怎样的感觉呢?

其实,每个人对于亲戚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老一辈人特别注重亲戚关系,经常把亲戚放在心上。而年轻这一代人,在亲情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差了一点。

对亲情愈发淡漠的,并非是50后,也并非是60后,恰恰是我们所熟知的70后。

人到中年的70后,为什么会对“亲戚”这个群体无感呢?或者说,为什么70后在对待“亲戚”这个群体上,跟60后这些人有着极大的差别呢?

一切,都是时代、思想、观念以及经历,所带给人的结果。

你终究会明白,逐渐老去的70后,将成为“疏远亲戚”的第一代人。

02

从70后开始,人们将对“亲戚”这群体无感。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往的人们,会重视亲戚之间的感情呢?

就拿50后这代人来说,由于他们所处的年代比较落后,地域环境比较封闭,所以他们就会营造出相互往来的邻里以及亲戚关系。

同时,“安土重迁”的观念,终究根植于老一辈的血脉当中。

可是,当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于“安土重迁”的观念愈发淡漠,基本上是以“物质”为主,哪里经济发达就去哪里。

这,便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现实。

尤其是70后这代人,他们遇到了无数的机会,甚至有一部分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甚至在城市里面落户生根。

“居住地”一旦改变,那他们就会跟亲戚减少往来,甚至一辈子都不再往来。

而且,在父母离开后,搬到城里面的70后,基本就不会回到乡下。如此,亲戚关系就会逐渐疏远,趋近于无。

更何况,城市里面的感情本就淡漠,所以70后的子孙后代,终究会慢慢地抛弃“亲戚”关系,从而愈发活得自由且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未来,有这么一个趋势:大家族的感情在变淡,个体的意识在增强。

我们能够发现,如今的人们,很少会关心大家族发展得怎样,而只会注重自己的小家,或者自己过得如何。

发展的脉络,也就三部分:关心大家族——关心家庭——关心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意识逐渐增强,那对于大家族的意识就只能被削弱。这,是信息化时代催生的产物。

如果我们感觉很难理解,那只要看看职场的变化就知道了。

以往的职场,一堆人在一起工作,用工规模特别大。而如今的职场,一小撮人在一起工作。甚至有些岗位就只有一个人。说得夸张点,有些人上班,只要打开电脑就好,根本不需要到线下的办公室上班。

这种变化,便是“群体”到“个体”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职场中,还发生在家族里面。如此,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只能被个体意识所取代了。

70后这代人,恰恰处于“个体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他们也就有“疏远亲戚”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自己一个人生活,过得轻松点,那才是王道。

这种一个人生活,独来独往,不理会他人的思想,本质就是“个体意识”增强的体现。

04

70后的子孙后代,只会对亲戚之情“无感”。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不再对“亲戚”这个群体有好感?

里面的答案众说纷纭。但是,都离不开这么三点。

第一点,便是当代的年轻人看不惯亲戚的嘴脸;第二点,便是亲戚之间竟然不认识;第三点,便是人们不希望越活越纠结。

这三点,其实很现实。

由于“拜高踩低”是亲戚群体的通病,所以人们讨厌这个群体,也说得过去。

由于“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相识”的情况成为现实,所以年轻人不再对亲戚有好感,那也很正常。

由于生活压力太大,没有人希望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年轻人不再跟亲戚往来,那也是常态。

试想,连70后这代人都逐渐远离了亲戚,甚至不跟他们往来,又何谈是后面的年轻人呢?

这种趋势,到底正不正常呢?其实,很正常,我们也没必要惊讶。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经历,也是信息化普及的必然结果。

大势所趋,人性复杂,终究是你我都无法改变的现实。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