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6日报道 (文/吴宇 许晓青 王婧媛)

1972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发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经过20多年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公报发表地——上海以及锦江小礼堂,也因此载入中美关系史册。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50年前,围绕《上海公报》的谈判与发表,以尼克松总统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在上海经历了什么,说了什么话,做了哪些事?对今天中美交往有何启示和借鉴?《参考消息》记者打开当年历史档案,走近那段虽历经半个世纪仍不断为人津津乐道的往事,重温揭开中美正常化交往帷幕的那些日子……

“我的血和总理一样热”

“2月27日上午10时20分,尼克松夫妇及其一行在周总理陪同下自杭(州)抵沪。”

这是相关历史档案的开篇之语。这份历史档案,时间跨度从1972年2月27日至3月3日,共计40余页,内容均为当时负责美国代表团接待工作的人员撰写,既是当年来自外事现场的直接记录,也是宝贵的外交史料。记录重点除了尼克松夫妇,还包括美国代表团其他随行成员、媒体记者以及机组和通信保障人员。其中,尼克松在广为报道的晚宴祝酒词之外,还有不少流露真情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