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仅说985高校和普通双非院校差距,那可以直接从师资力量、分数线、科研成果等有实际数据的成分探讨,但当讨论是学校里的人时,就往往多了很多不确定,因为人往往拥有创造奇迹的力量,且从不能被轻易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难道说985/211同学和普通一本学生就没差距了吗?不尽然,只是这种差距是从均值而非个人来看会比较鲜明。

(一)辩证观点看问题

但凡以偏概全说985就是比普本怎么怎么样的言论都属于一竿子打翻一条船的片面之词。

因为特殊的个体最容易找到,毕竟被大众熟知的前提就是该人的某些行为超出常理,比如某名校XX的刑事案件、某普通院校也有XX取得惊人科研成果的正面新闻,不是吗?

这如果是一场辩论赛,双方已有素材谁也说服不了谁。

所以更多的是只能谈论均值,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全国类考试成绩,这里说的不是高考分数线,而是进了大学以后的考试,比如四六级,在普本院校大多数人低分飘过就非常满足的时候,985院校均分都快高出及格线200了。

可能会有争议这个四六级算不算学校差异而非学生差异(虽然还有雅思托福、专四专八各种难度的考试,但只有四六级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要考的内容),个人认为毕竟大学并不会设置专门的课堂复习这个,基本是学生自行备考,所以算学生差距比较合理。

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985均值以上的好学生就相当于你高三班上的前十名。

这是智商差距吗?显然不是,天才固然有,但这显然不算主因。

(二)辩证看待差距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清北出来的,就想当然觉得这人肯定实力不错,这就是学府底蕴深厚的既定印象。

那么你觉得985/211出来的学生和普通一本学生差距到底在哪呢?

有人想当然认为985学生肯定是连手机都不会玩、一定是天天埋头苦学,这跟刻板印象认为学霸肯定是书呆子的人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985里属于优秀的学生反而接触到的生活更加丰富,当然能拿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虽然一直反对唯学历论(之前也分享了不少学历VS能力的干货),但不可否认学历本身就是一块被不少企业限定好的敲门砖。

从某种来说,当机会足够多并且摆在眼前时,大多数同学往往会因此更早地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也就会对未来的规划有了算得上充分的准备。

比较实在的差距就在于院校可提供给学生的机会以及学生本身所处环境的资源,前者指学校本身的活动窗口足以让同学以便利、直接的方式参与进去;后者指同学身处环境的周边人或事的层次和优秀程度所带来的感染力,毕竟人以群分,大环境很容易促使你和身边人无限接近。

(三)有差距意味着什么

如果止步于探讨“985、211同学和普通一本学生差距在哪”,显然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思了,只会演变成极端例子互吵,比如清北博士工地板砖VS普本成知名企业家月入千万,骂来骂去也就看着一乐而已。

很多时候,认清差距不是为了颓废、自卑、低人一等,而是为了正视差距、从而改变和超越自身局限(没错是自己而非旁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大学更像是一个辅助工具,它尽可能公平地给予每个学子技能学习和培养的机会,但是每个同学本身能学到或者到达什么水准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同样大学也并不会决定学生本身的走向和未来,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个人的成功去追溯和探讨TA的成长环境,但每个成功者的环境都没什么重叠性,真正相似的是他们的某些想法和思考点,那想法来自哪里,来自他们的眼界和所学所思,不是吗?

眼界有什么用呢?大概就是以前父母看到电脑就说这是垃圾、是毒,却不知道电竞选手这个职业,也不知道研发人员本身就是这类父母梦寐以求的别人家孩子……

不过眼界高低和与人相处时处处想压别人一等没什么关系,尤其那种明明同龄却要装得自己懂更多、争着表现自己、认为自己说了算、别人都得听话这种,顶多叫不自知。

毕竟经典语录常看常新:人越无知越狂妄,越有识越谦逊。

人往往因为看得更远而有敬畏之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捧高踩低、不媒上欺下,平等谦逊方良性相处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以一句老生常谈结尾,自我学习能力强的人,向来不必去争论所谓外在定义的差距,因为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适应市场新需求来调整自己技能、懂得积累自己价值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攀爬在自己人生的顶峰,纵览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