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谷歌最新一代Pixel6系列手机,在越南工厂投产失败,谷歌不得不携量产任务重新返回中国,在深圳工厂进行组装生产。谷歌的这一动向,背后代表了美国企业在迁移东南亚后所产生的“水土不服”,也充分反映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的不可替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谷歌外,苹果也在东南亚市场频繁遭遇挫折。近几年,为了不将过多产能集中在中国,并希望通过东南亚工厂的建设来降低生产成本,在苹果公司布局之下,御用代工厂富士康不断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在越南建立多家代工厂,并不断加大投资,仅去年一年时间,富士康就在越南投资超过15亿美元。根据苹果公司的考虑,希望在2020年实现iPad和MacBook的多元化生产,即将更多的iPad和MacBook等产品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的生产线。但是,事与愿违,苹果不但未能实现iPad和MacBook等产品的多元化生产,还不得不将本来在越南生产的AirPods耳机生产线迁回中国。

实际上,早在2019年开始,谷歌、苹果、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就逐步开始将生产线搬离中国,迁往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以规避“过度依赖中国产业链”的风险,并跟随美国政府“撤离中国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但是,“残酷的现实”让谷歌、苹果在两年内不得不一次次重新“求助于”中国产业链,这使得美国科技企业的产业链转移战略节节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企业为什么要迁出中国市场?

美国企业的产业链转移,自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已有初步端倪,奥巴马当时提出要进行制造业回流,就是要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线、所产生的工作机会、所创造的产业价值转移回美国,但是显然,奥巴马的制造业回流最终不了了之,以失败而告终。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中之间经济贸易碰撞进一步加剧,特朗普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美国企业进行产业链转移、推动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去中国化,意图将美国企业与中国的产业链脱钩,然而,事与愿违,数千家在中国的美资企业,绝大多数都表达了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不愿离脱离中国产业链的想法,尽管一些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依托于美国政府的大型互联网巨头,转移了一部分在华生产线和工厂,但大部分的美国企业依旧没有改变总体在华发展战略。

所以,这些美国大型客机企业从中国进行产业链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政治或者政策施压和绑架,是美国博弈思维和冷战思维的强压下所产生的违背经济贸易规律的做法。大量事实证明,中国的产业链在短期内是不可被取代的。

美国企业在越南遭遇哪些阻碍?产业链转移为何失败?

第一,疫情原因。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这样如此快速、高质量且持续性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如此高效和全面的复工复产,使产业链全效运行。在越南等美企生产线迁移的东南亚国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局面复杂多变,谷歌、苹果等在当地建立的工厂很难维持正常运营,不是因隔离政策被封闭,就是因工人短缺而无法开工。这样的状态根本无法美国企业的基本生产需求。

第二,产业链脱节严重,生产制造能力不足。越南有许多产业链环节不完善,制造能力较差,经常有一些细小的关键零件无法完成生产,甚至是一些螺丝钉都无法生产,还是需要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购买,这使得越南的生产制造效率低下,几乎无法形成有效可预期的生产力。相较于中国完善、可靠的产业链,越南的产业链单一且薄弱,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达到中国的制造水平。

第三,劳动力基本能力素质低下。尽管现在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但越南工人的素质能力与中国相差不是一星半点。越南的工人工作极不稳定,经常一个月、两个月就会无故离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高技术工人十分短缺,有时谷歌、苹果等公司还不得不从中国调人。在多家西方企业扎堆到越南投资建厂的情况下,越南的工资水平由于人员短缺也水涨船高,这使得美国科技企业在支出并不明显低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资金的情况下,却换来了极低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第四,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存在根本性的差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较中国明显落后,短期内难以满足美国企业大型外贸所需的交通运输需求。例如,越南最大的港口每年只有处理615万个集装箱的能力,而上海港口的年均处理能力达到了4000多万个。这一巨大的硬件差距,使得美资在东南亚国家投资伊始,就已经达到了天花板,远远无法与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基础设施相比。

谷歌和苹果的回归,将对中国产业链造成怎样的影响?

其实,除了苹果和谷歌外,亚马逊也将部分产业线从中国撤出,然而,讽刺的是最终亚马逊也由于“水土不服”和东南亚国家产业链缺失的问题,而不得不携带大量订单重新返回中国“救场”。多家美国科技企业产业链转移遇阻和受挫,会对那些正在观望和计划从中国产业链转移的西方企业起到重要的影响,包括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也会重新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将生产线迁出中国而转向东南亚,众多的企业也出逐步认清现实,那就是中方产业链难以替代,中国市场的能量和前景也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