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如今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就在打压俄罗斯的议题上绞尽了脑汁,想着法的向普京大帝头上增加“罪名”。然而,自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危机(Crimean War)以来,俄方早就看透了西方各国与北约集团(NATO)的虚伪,在乌克兰与俄罗斯领土争端上的偏袒,也早就厌倦了与其无休止的“扯皮”。近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的加剧,一定程度上也是多年前克里米亚危机的延续,究竟是拜登政府的“嘴巴硬”,还是普京大帝的“拳头硬”,结果我们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德国之声(DW)最新报道显示,鉴于此前乌克兰政府军于2月17日起对东部地区实施的单方面进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已宣布承认受到袭击的顿涅茨克(Donetsk)和卢甘斯克(Luhansk)的独立,并下令向上述地区派驻维和部队来抵御乌克兰政府军可能的“入侵”。此举一出,顿时急坏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纷纷宣称要对俄推出新一轮制裁措施。如今整个乌克兰事件剧情的发展,已经成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翻版。

1、美国急于通过新一轮制裁,但无法撼动俄军对乌东的实际控制。

正所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乌克兰东部局势的发展,与2014年那时可谓如出一辙。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对俄方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如同“老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最后都是以谴责与制裁收场。据美国之声(VOA)为首的美媒报道,对于俄罗斯“一言不合就出兵”一事,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已在星期二(2月22日)宣布对其实施“强有力”的反制,其中就包括切断俄罗斯政府的国际融资渠道并对两家大型银行实施制裁。而在当天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的白宫讲话中,拜登还公开强调:“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星期一(21日)晚间下令派兵越境进入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这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开始’。普京在下令派兵前几个小时宣布这两处地区是独立国家,不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行动‘公然违反国际法’,普京以为谁能以主的名义给他权利,在属于他的邻国的领土宣布成立两个新国家?”讲话的最后,这位美国领导人气势汹汹地补充道,他的制裁将切断俄罗斯“从西方募集资金”的来源。如果俄军未来进一步向西侵入乌克兰,俄罗斯还“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是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拜登近日宣布的第一轮制裁目标,包括了普京小圈子内的三位男子: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Aleksandr Bortnikov)、普京办公室高官谢尔盖·基里延科(Sergei Kiriyenko)和普罗姆斯维亚兹银行(Promsvyazbank)董事长彼得·弗拉德科夫(Peter Fradkov),大有“将整个普京朋友圈满门抄斩”的架势。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拥有着多年与西方政治博弈经验的普京,很清楚自己不论作何动作,都会被美国及北约找到东扩的借口,因为将乌克兰纳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发展空间,才是其挑起乌克兰问题事端的初衷。为了达到这个“远大的目标”,拜登为首的西方各国也不惜为此“睁眼说瞎话”,一步步将俄方逼上绝路,即使是俄罗斯国防部已于16日宣布俄军部分撤离乌俄边境,西方各国依旧是假装看不见并不买账,而乌克兰政府军更是直接就在俄方撤军的24小时内就发动了对乌东地区的突然袭击。

依照美国与乌克兰当局初步制定的“剧本”,倘若俄方选择对乌克兰政府军慢慢蚕食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国际社会假装“被侵略”的乌克兰侵略者,将在夺得上述地区实际控制权后迅速加入北约,以获得该组织“集体自卫权”的支持。如此一来,乌克兰当局将获得乌东地区与北约的保护,而美国政府也能将北约势力延伸至俄罗斯“家门口”,改变乌克兰现有格局并获得战略优势。但现在的问题是,老谋深算的普京并未给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足够的反映时间,就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于21日的一场电视演说中,正式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N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NR)独立,并与其签署为期十年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允许俄罗斯在当地建立军事基地,并就互相保护、军事合作以及边界认定等达成协议,为俄军的入驻奠定了法律基础。只要我们对此加以分析,便能发现普京这招可谓“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相比于美国计划让乌克兰政府军占领乌东,再由北约加以保护的策略,俄方明显更快一步,直接通过与乌东亲俄势力联手便达成了对该地区的“统一”,不禁让身为“黄老爷”的拜登大喊一声“坏了,我成替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乌克兰剧情陷入“克里米亚式循环”,西方其实已经“败了”。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反观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始末,我们就能发现在新一轮的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已经“败了”。因为在俄罗斯已向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派驻维和部队的现时点,不论是美国还是北约,都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派出部队与其作战。而当初还与拜登当局“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很快也意识到他已经丢失了上述两个关键地区。对此,乌克兰已于周三(2月23日)敦促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目标针对俄罗斯经济和总统普京的亲信圈子。

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里·库列巴(Dmytro Kuleba)还在个人推特上义愤填膺的表示:“我们现在需要加大压力来阻止普京,打击他的经济和亲信。更多的打击,严厉的打击,现在就打击。西方昨天已对俄采取了第一批决定性的措施,我们对此表示感谢。”此番言论,像极了《让子弹飞》中汤师爷所说的那句“麻匪,任何时候都是要剿,不剿不行!要严厉的剿灭,现在就要剿灭!”敢情现在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已经成了一片“闹麻匪”的地区,但谁才是真假麻匪?除了美国这个“黄老爷”派出去的美国大兵和乌克兰政府军还能有谁?现如今,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剿匪!出发!”,顿时让美国为首的麻匪势力原形毕露,不得不在未来针对乌东地区的行动中三思而后行。西方国家虽然纷纷于周二宣布新制裁措施惩罚俄罗斯,并威胁说如果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华盛顿也表示已将部队和军事装备向东转移到波罗的海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而基辅则宣布征召预备役,联合国大会则定于23日晚些时候举行关于乌克兰“临时占领区”局势的会议。但事实证明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入侵乌克兰的打算,西方也很难拿到调动北约兵力打击俄方的理由,颁布新一轮制裁纯属下下之策。

那么,俄罗斯真的会怕西方铺天盖地的制裁措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此,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俄罗斯事务分析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美国之音的采访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西方(星期一)宣布的制裁几乎不会有任何作用,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而星期二宣布的制裁,特别是主权债务制裁,只会对俄罗斯造成微小的、宏观经济方面的负面作用。”据悉,美国总统拜登已于星期二当天会晤了乌克兰外长德米特罗·库列巴,集中探讨了如何在应对俄军行动上统一口径,会后白宫指出:“普京把向前苏联共和国乌克兰境内的出兵行动称为‘维和’,对此,我们谁也不会上当,我们没有人会上当,因为他直接攻击了乌克兰的生存权。我们将以其行动,而不是言辞来判断俄罗斯。美国已做好准备,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对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任何侵略做出迅速和果断的回应。”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则补充道,考虑到俄军近日所谓的“维护行动”,自己已取消了原定于周四(24日)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举行的会晤。美国也将会在欧洲展开调兵行动,但并不是意在与俄罗斯交战。布林肯认为,普京的计划一直是入侵乌克兰并使其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这是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威胁。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真正的“麻匪”(美军)马上就要来了。

针对美国颠倒黑白的发言,普京也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时宣称:“乌克兰从来都不是西方的‘傀儡’,结束乌克兰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就在基辅和北约的手上,那就是目前在基辅执政的当局自己拒绝加入北约,选择中立。明斯克协议不再存在,我们已经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而俄罗斯军队是否进入乌克兰支持亲莫斯科的分离主义者,这取决于当地局势。虽然目前乌克兰东部和平结束冲突的前景已十分渺茫,但是莫斯科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已获得乌克兰局势主导权,西方的制裁则显得收效甚微。而在西方所谓的制裁中,除了已被欧盟排除在外、有着位于大西洋上美国忠犬之称的英国当局积极响应号召外,大多数欧洲国家则只是在表面上做了“象征性发声”。因为目前欧洲近40%的天然气和25%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并且很可能会受到已经飙升的供暖和天然气费用的冲击。由于未来数周的寒冷天气,天然气储量不到总容量的三分之一,欧洲领导人已经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了获取政治优势而减少供应,倘若欧洲顺应美国号召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那必将会导致欧洲与俄国的两败俱伤,最终为“美国利益”做了嫁衣。相比之下,美联储则已经面临40年来的最高通胀,1月份更是达到了7.5%,预计下个月将开始加息。欧美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俄国实施制裁,完全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其中也包括沦为美国“传声筒”的英国。

据悉,世界知名的壳牌和道达尔等石油公司在俄罗斯有合资企业,而英国石油则夸耀自己是“俄罗斯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有联系。欧洲航空巨头空中客车公司从俄罗斯进口钛,欧洲的银行,尤其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银行,已经向俄罗斯债务方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一旦双方在经济或军事层面“交战”,这些投资都将毁于一旦。而最令西方担忧的是,越演越烈的制裁会进一步推动俄罗斯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两国最近就俄罗斯通过一条新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30年合同进行了谈判,未来俄罗斯可能会将所有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转向中国,而导致欧洲陷入能源短缺。这些顾虑都让欧洲人如鲠在喉,无法在追随美国人制裁俄罗斯一事上做到“积极配合”。事实证明,在普京获得乌克兰局势主导权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