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视剧《马大帅》里有这样一个场景:赵本山带着一群小孩子去给人哭丧,最后因为搞错场地而引发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都是经过影视剧加工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哭灵人可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额,相反他们会很严肃地对待每一场丧礼。

但是这也是一个让人争议不断地职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职业哭灵人的生活。

职业哭丧人——武惠霞

武惠霞来自河南偃师,她从事哭丧这个行业也已经七八年了。

一年365天,武惠霞一半的时间都在哭,每场磕头高达500次,一年下来就要磕上万个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场哭丧能给武惠霞带来7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就是十几万的收入,这笔收入彻底改变了武惠霞家的生活状况。

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行业,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请外人来哭自己的亲人,就连武惠霞的丈夫一开始也是不能接受的。

武惠霞的家很穷,家里不仅有三个孩子要抚养还有一个90岁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原本就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一家人,生活更加拮据,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赚的钱真的只能是糊口。

可是夫妻二人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如果想要挣钱除了种地他们也没有别的门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缘巧合之下,武惠霞在一次去给母亲买药的途中,遇到了一家正在办白事的人。

这家人深深地吸引了武惠霞,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衣服,但是又与普通的孝服不一样,有点像戏服。

他们哭得悲痛欲绝,眼泪已经花了他们的妆容,而这种情绪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武惠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惠霞驻足良久,心想这些人真的很为亲人伤心难过啊!

可是后来武惠霞从旁边人闲谈的话语中得知,这些人和死人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被请来哭丧的。

最重要的是,哭一场下来拿到的钱竟然顶得上自己半个月的收入了。

武惠霞心绪难平,一路上都在琢磨着这件事。

如果自己也能给别人哭灵的话,这不就给家里多了一条门路挣钱嘛,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能变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又转念一想,武惠霞觉得自己要是去哭丧,那不就剩丈夫一人操持家里和地里的活计嘛,他能同意吗?

但是想要赚钱的想法占据了上风,武惠霞决定回去要跟丈夫好好商量一下。

回到家,看到丈夫武惠霞倒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她思前想后就是开不了口。

丈夫也早就看出了武惠霞心中有事儿,于是晚上专门在孩子们都休息之后问了她。

武惠霞吞吞吐吐地把今天见到的事儿都跟丈夫说了。

“你说这个是啥意思?”丈夫直接问道。

“我想干这个,我问了哭一场比我干半个月赚得还多。”武惠霞终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不出所料丈夫没听完就表示了反对。

这是白事,农村本来就忌讳这个,你出去干这个不是让人笑话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的第一反应跟武惠霞想得如出一辙,但是这些武惠霞早就想过了。

生活所迫就是武惠霞说通丈夫,丈夫最终同意了。

可是条件就是武惠霞必须要悄悄地做,不能让村里的人知道她在干这行。

人生中的第一次

得到了丈夫的许可,武惠霞赶紧去邻村寻找还有没有需要哭灵人的团队。

找了几天之后,还真的让武惠霞找到了一个地方。

武惠霞因为她洪亮的嗓音被负责人录取了,但是哭灵也是要培训上岗的。

在团队的这些天,武惠霞学会了很多东西。

首先就是服装打扮,他们要穿有着戏曲效果的孝服,其次还要化妆。

妆容要深,尤其在脸颊上要画上重重的腮红,这样一来在哭的过程中,眼泪会把妆容弄花而产生两条红红的泪痕,看起来就是血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哭的环节:一定要哭得悲痛才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哭;同时还要把死者的生平熟记,到时候要用唱歌的形式给表演出来。

哭丧的生意还是很好的,没过多久武惠霞就接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个活儿——为一位刚去世的老人哭灵。

哭丧的前一晚,武惠霞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武惠霞就怕自己搞砸了,这样就没人会用她了。

武惠霞还有些紧张,所以一晚上的时间都在背诵老人的生平。

哭,武惠霞倒是不怕,她觉得自己只要真情实感就一定能哭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第二天凌晨,武惠霞早早洗漱完毕和大家伙在村口汇合一起出发。

白事总是早早就开始了,他们到了地方化好妆就等着自己上场了。

随着唢呐声停止,武惠霞意识到该自己出场了。

她悲痛欲绝地哭着,从头到尾又把去世老人的生平唱了出来,周围人也都被武惠霞的情感带动哭了起来。

武惠霞说那个时候她想到的是自己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不由得悲从中来然后就声泪俱下了。

武惠霞说自己那一场起码磕了600多个头,腿上也起了泡。

家属看到武惠霞这么卖力,不但给了700块还给了包几个红包,这让她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惠霞的第一场哭丧就圆满结束了,后来她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

武惠霞的事儿再也瞒不住了,很快十里八乡的亲戚们也都知道她现在给人哭灵。

于是亲戚们也不来他们家走动了,觉得他们家晦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亲戚直接上门来指责武惠霞,认为她的母亲还没死呢,怎么就哭丧,这是大不孝。

听了亲戚们的话,武惠霞的母亲也开始指责起武惠霞。

好在这个时候武惠霞的丈夫站了出来, 他告诉母亲如果不是因为家中情况不好武惠霞不会去干这行的。

母亲虽不再说什么了,但是仍然是不高兴。

武惠霞心中也满是委屈,也许没有丈夫的支持的话她不可能继续干下去。

后来武惠霞慢慢地在十里八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争相邀请她去哭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武惠霞挣得越来越多,家中孩子们不但吃上了肉还有新衣服穿,老母亲也用上了好药。

周围的人看着武惠霞的生活越来越好,一改反对的情绪,都要求让武惠霞带着他们一起哭丧。武

惠霞趁势带出了自己的哭丧的队伍,而她对哭丧这件事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模化的哭灵

武惠霞认为哭丧也要跟着时代的脚步,不能仅仅局限于哭还要有更多的内容在里面。

武惠霞的戏班子衍生出了歌仔戏和“二十四拜”,这“二十四拜”也叫做行大礼。

在古代一般在祭祀先人和求神拜佛的时候要磕头二十四个,寓意给死者祈祷,为生者祝福。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惠霞还把一些流行歌曲用作整场丧礼的背景音乐,比如说《哀乐》、《十跪父母恩》等。

而现在武惠霞的团队不仅负责哭丧,就连整个丧葬环节她都一并承担,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武惠霞还给自己的戏班子取名为“心声”,意思是道尽生者对死者的哀思,表达他们的心声。

现如今的武惠霞早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她也帮助周围的人一起富了起来。

无疑武惠霞是成功的,但是哭丧这个行业依然会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的声音

哭丧其实并不是现在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这一行由来已久。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这一行,但是至今为止这一行也没有被大众完全接受。

一直以来对哭丧这一行的声音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在北方特别是山东一带,儒家思想很重,人们讲究“视死如生”。

意思就是死亡和生死一样重要,必须要重视和尊重。

那么在这里哭丧可以说是一种习俗,哭灵人代替死者的亲人儿女哭丧,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同时哭灵人可以带动周围人的情绪,让大家一起来悼念死者。

最后这也是生者的一个发泄口,可以把对亲人的思念完全地表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另一方的人却不这样认为,大家觉得这就是一种陋习。

亲人已逝找一个外人来代替自己哭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才是对逝者的严重不尊重。

虽然这件事并没有违背公序良俗,但是这违背了道德。

生的时候不孝,死了找人来哭只是在做给活人看,实在可笑。

而这些哭灵人是在赚死人的钱,真的是没有底线。

其实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说实话一开始小编也认为这是一个做给活人看的行业,还不如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对待来的实在。

但是通过对职业哭灵人的了解下来,就像武惠霞自己说的,“哭丧不只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体力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从哭这个词来解释,干打雷不下雨是谓之“嚎”;只流泪而不出声谓之“泣”;只有声泪俱下地称之为“哭”。

而哭灵人不但要做到这些,还要带动情绪,磕头,唱出死者的生平,对于他们的精神和体力来说都是严重的损耗。

很多哭灵人在一场白事之后话也说出来,眼睛哭得红肿,膝盖磨出血泡来。

对于一些地域来说这是他们的习俗,用一场声势浩大的葬礼,悲痛欲绝的哭丧来表达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所以职业哭灵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一种职业,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没有违背法律,他们辛勤工作得来的报酬也是需要尊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