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六邦,一个贫穷又富饶的地区,更是一个令印度痛不欲生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10月20日,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后,印度军队大举入侵中国国土并向解放军发动猛烈进攻。

面对印度的野蛮侵略,百思不得其解的毛主席最终下达了自卫反击的命令,随后早已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将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军打得屁滚尿流。

中印战争的一边倒,再度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印度跑出的非洲角马迁徙队形,早已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令人捧腹的精彩瞬间,印军时至今日也依然保持着全副武装马拉松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仅如此,中印战争的风卷残云也彻底砸碎了尼赫鲁“有声有色”的印度梦,并让这位雄心勃勃的开国领袖在胆战心惊中中风偏瘫并很快郁郁而终。

另外,中印战争也将印度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从此印度在做了一个甲子噩梦的同时不断跑偏,最终成为有声有色的奇葩。

更重要的是,中印战争的结局不仅彻底堵死了印度冲出南亚的通道,更让中国有机会将影响力延伸到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边的南亚次大陆。

由于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本质上是印度精英组成的买办型政党,是英属印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时,创造了英国殖民者都喜闻乐见的“非暴力不合作”路线,从来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无时不刻不在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抗争。

于是当二战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英国抛出“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方案时,印度在从未经历革命或战争的情况下成功独立,国大党众成员也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印度的开国元勋。

由于统治阶级和英属印度换汤不换药,所以当对殖民统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印度高层依依不舍地告别英国殖民者,马上就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并迅速投身到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的“伟大事业”中。

于是,昔日在英国殖民者胯下温柔得如同小绵羊的印度,迅速蜕变成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昔日同样深受英国殖民毒害的周边邻国无一例外不深受其害,尤其是锡金更是在1975年被印度生吞活剥。

所以,新中国在中印战争中酣畅淋漓的胜利,深深鼓舞了“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国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靠不住还时常与印度暧昧不清的情况下,它们纷纷与中国携手并肩,尤其是巴基斯坦,更成为新中国全天候的兄弟。

另外,由于印度被揍得满地找牙后非但不知悔改反而蹬鼻子上脸,甚至时常叫嚣“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所以坚持在南亚上蹿下跳的印度最终收获了更加势不两立的邻里关系,伴随着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陆续加入“打印”豪华套餐,“双面打印”甚至“3D打印”的局面逐渐明晰,印度也成为越努力越失败的典型。

但即便如此,印度也从未停止过煽风点火的脚步,很多时候甚至“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而印度之所以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统治者在加班加点地殖民南亚次大陆时,严格执行了“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的角色,将本就一盘散沙的南亚次大陆“安排”得更加五彩斑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因为印度独立建国时靠的是“印巴分治”的一纸协议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革命或战争洗礼,所以自立门户后的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彻底改变“政令不出新德里”的尴尬处境,扭转山头林立和一盘散沙的尴尬局面;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为土地改革提供可能,给工业化做好铺垫;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打破阶级壁垒激活国内市场。

再加上国大党作为英属印度的既得利益者根本没有自我革命的觉悟和勇气,所以印度根本没有重整乾坤的机会和可能。也因为没有革命或战争彻底消灭反对势力,所以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纵向矛盾,各阶层尤其是高层内部也是矛盾丛生,多党制是印度作为“民主典范”的例证,更是印度上下无力形成勠力同心凝聚力的最好证明。

在中央和地方矛盾始终尖锐,高层内部也乌烟瘴气的情况下,即便尼赫鲁利用个人权威努力平衡各派力量并消灭了大部分土邦,却依然无法改变印度大地处处是矛盾的尴尬局面。

所以,印度为了生存,政客为了选票,总是能情不自禁地选择对外挑衅,作为转移国内视线和矛盾的不二法门。

然而,饮鸩止渴无济于事,扬汤止沸自欺欺人,印度的操作导致的是矛盾的升级和各方势力的离心,尤其是东北六邦地区。

为防止“二鬼子”代表的国大党在吃尽英国殖民红利的同时转头咬人,英国殖民者在1906年扶持了代表伊斯兰利益的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在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在两大集团的缠斗中得以重新稳定。

所以当1947年,英国虚情假意地表示想要一个统一的印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早已势不两立,昔日在抗英斗争中打成一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更是迅速打成了一片,英属印度最终在“印巴分治”的一纸协议后一拆两半,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相继诞生。

但这种分家方式却让阿萨姆地区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因为这里的宗教和民族成分极其不“纯正”,除了人多势众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佛教、耆那教、天主教及其它不入流宗教都有栖身,是名副其实的宗教博物馆,比印度教徒统治穆斯林的克什米尔还要复杂。

之所以出现如此一言难尽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阿萨姆地区自古以来就和印度没有一卢比关系,要不是英国殖民者以主人翁精神在南亚次大陆上蹿下跳,在整合了地理概念的印度后更野蛮地将本属于缅甸的阿萨姆地区收入囊中,这块富饶的土地断不可能染上挥之不去的咖喱味儿。

虽然顶着四大文明古国的帽子,但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带西出天山后向南延伸,直接导致西来的征服者难以继续东进,只能在此改道向南。

再加上开伯尔山口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打印”通道,所以从雅利安人开始,一波又一波的征服者纷至沓来,将印度文明叠压成秀色可餐的“千层饼”。

而英国作为不走寻常路的“打印”人,在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登陆孟加拉后,很快击败了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同行,夺取了在南亚次大陆的优先殖民权,随后英国殖民者四面出击,不断蚕食莫卧儿帝国的土地的同时,向西啃噬波斯,向西北压迫阿富汗,向北觊觎西藏,向东鲸吞阿萨姆。

自然条件优越的阿萨姆,最早是原始澳大利亚人和达罗毗荼人的家园,随后黄种人开始纷纷跨越横断山脉来此定居。

1228年中缅交界的傣族人在此建立了强大的阿萨姆王国并先后17次挫败莫卧儿帝国的进攻,这是阿萨姆和印度文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重要前提。

阿萨姆王国盛极而衰后,被缅甸贡榜王朝征服,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一败涂地的贡榜王朝不得不将阿萨姆地区割让给英国,从此阿萨姆成为英属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殖民政府的直属地区。

占领阿萨姆后,英国一方面从清朝窃取茶叶在此种植,将阿萨姆打造成英属印度的茶叶产地,另一方面鼓励孟加拉人大量向阿萨姆移民,通过人种换血的方式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在巩固殖民统治的同时,阿萨姆也成为英国向东蹂躏缅甸和向北侵略中国西藏的重要跳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臭名昭著的所谓“麦克马洪线”。

虽然经过历史学专家的严谨考证,所谓“麦克马洪线”根本就是英国殖民者无中生有的杜撰,但印度却不以为然,在“印巴分治”时不由分说地将阿萨姆地区拉入印度版图后,印度旋即开始步步为营,窃据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大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曾不厌其烦地向印度尼赫鲁政府倡议以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毕竟除了所谓“麦克马洪线”,由于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所以中印边界本质上等于中原王朝疆域的开疆极限,而这个极限除了频繁变动,本质上是一个“过渡带”而非“一条线”,因此谈判划界无论如何都是共赢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尼赫鲁一意孤行,最终求锤得锤被彻底打回原形。

不过,虽然新中国在中印战争中取得了风卷残云的胜利,但受制于落后的后勤补给条件,再加上国内严酷的自然灾害,更因为美苏争霸的国际大环境,新中国在暴揍印军收复全部失地后,很快主动班师,退守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地区。

相比之下,我军在西线则牢牢占据阿克塞钦地区,在整个中印边界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迫使印度不得不常年维持十多万的山地部队。

而这样的态势,也注定了阿萨姆地区难以和北方的中国产生交集,难以同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这般为“打印”而紧紧相拥,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令印度如鲠在喉。

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从1958年印度政府颁布了针对阿萨姆地区的《武装部队特别权利法》,规定“印军在当地射杀平民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后,广大阿萨姆人民就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并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印度的残酷压迫。

时至今日,阿萨姆地区大大小小的“打印”组织多达120多个,其中实力最强大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不仅独立自主的愿望最为强烈,其极为坚定的“打印”决心也让印度痛不欲生。

为了打击阿萨姆地区的“打印”势力,对国内其他地区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印度政府几十年如一日,对阿萨姆地区进行了“苦心孤诣”的“经营”,包括:

  • 行政区划碎片化:

印度独立之初的阿萨姆邦面积高达17.85万平方公里,但很快被肢解。随着1963年1.6万平方公里的那加兰邦,1970年2.2万平方公里的梅加拉亚邦,1972年1万平方公里的特里普拉邦、2.1万平方公里的米佐拉姆邦和2.2万平方公里的曼尼普尔邦的陆续设立,阿萨姆邦最终被五马分尸。

因为深得英国真传的印度以“民族”标准设立新邦,因此当阿萨姆邦被大卸六块,其内部矛盾也很快激化,难以形成“打印”合力;

  • 政治地位尘埃化:

虽然“噬土成性”的印度对阿萨姆从来“不抛弃不放弃”,但却从来不把阿萨姆人民当人看。

在种姓制度笼罩下,从不想成为印度人的阿萨姆人民根本无从选择,但地位却比“达利特”也就是贱民还要低。

因为种姓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资源拥有量的多寡,所以阿萨姆在印度社会彻底成为被抛弃的“死地”。

  • 经济水平赤贫化: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防止阿萨姆人民羽翼渐丰后更生“反心”,于是对阿萨姆地区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围困。

因为“收税照旧,投资没有”的经济掠夺,阿萨姆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人均收入更是在全印度垫底。

另外,印度还将东北六邦设为“特区”,对信息流动严格管制,于是阿萨姆更加一贫如洗;

  • 人口结构浑水化:

早在英属印度时期,孟加拉人口就大量进入阿萨姆,印度独立后,因为统治力的鞭长莫及,也曾默许了孟加拉人前赴后继的涌入。

毕竟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推动孟加拉国独立后,为避免成为印度的砧板鱼肉,孟加拉国坚决奉行“多生孩子少种树”原则,大力推动人口增长,最终靠“子宫战争”粉碎了印度的野心。

于是人地矛盾越发尖锐的孟加拉人更加坚定了到阿萨姆地区谋生创业的决心,而人口结构的浑水化也大大削弱了阿萨姆地区的凝聚力,降低了印度的统治成本。

看起来,印度的努力效果虽未立竿见影,但终归相当有用。但所谓物极必反,印度对阿萨姆地区变本加厉的极限压迫,换来的是阿萨姆地区越战越勇的激烈反抗。即便印度冒天下之大不韪吞并锡金,大大巩固了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性也无济于事。毕竟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印度寡廉鲜耻的一系列操作,才为印度树立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敌人,让“打印”的势力遍布国内外。

所以,虽然没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联手“打印”的“地利”,没有孟加拉国与中国携手并肩的“人和”,但阿萨姆有“天下‘打印’者是一家”的“天时”,他们“打印”路上也从来就不孤单。

虽然阿萨姆以讹传讹的所谓中国情节并不真实,在阿萨姆“打印”的历史中也鲜有中国的身影,但巴基斯坦一直是阿萨姆地区50多支“打印”队伍的坚强后盾,而巴基斯坦和中国什么关系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阿萨姆“打印”武装的活动范围早已不止于阿萨姆。

所以,在美俄等对印度青睐有加的国家长期不注意阿萨姆的情况下,阿萨姆仅靠自己的能力就足以令印度痛不欲生。而待到中国真正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并在阿萨姆发挥作用,那么阿萨姆的“打印”革命就必然会走向成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