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当包括6艘航空母舰在内的日本舰队驶向6800公里之外的夏威夷之时,在华盛顿的谈判还在继续进行。12月7日清晨,日机从夏威夷岛屿以北370公里之外出发,进军目的地珍珠港。
作为袭击方的日本损失并不严重,而美国在当天则有2403人丧生,另有1178名平民和士兵受伤,外加164架飞机被毁,128架受损。
在港口停泊的70艘战舰及辅助舰中,有6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和浅水区的1艘布雷舰被击沉。
除了2艘战列舰以外,与那些被击中但并未沉没的舰队一样,以上战舰还能再度投入使用。
太平洋之战跟其他地方的战争不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场海战,因此尽管海洋中的3艘大型航空母舰及为之引航的重型巡洋舰在此次战役中没有受损,但是在1941年末美国及英国2艘战列舰沉没之后,盟军陷入了困难境地。
珍珠港一战令美国震惊,当局采用了七种调查方法来澄清责任。谣言和猜疑推测,罗斯福默许了那场据说是已被知悉的袭击发生,目的是将美国引入战争。对此,迄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显然,袭击是令美国当局猝不及防的。如果美国当时更仔细地分析形势,可能会避免这场偷袭,当然这是另一码事了。
无论如何,决定因素是美国军方没有料到日本会来偷袭珍珠港,对敌方军事能力的低估,也是判断失误的重要原因。
其他原因还有:应由美国政府负责的夏威夷岛上指挥官的信息缺失,陆海军的合作不足,人为失误,以及岛上军事方面令人咂舌的马虎大意。
那么日本方面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尽管表面看来好像呈现胜利之状,对日本来说其实是一场灾难。
珍珠港一战之后,日本战略制定者期望对手表示让步并承认“新秩序”,然而日本愿望却落空了,因为美国对日本的这一表示予以明确拒绝。
罗斯福在向公众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之后,签署了对日本的正式宣战声明。
珍珠港一战让日本战败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12月8日,美国向日本宣战,这时欧洲和非洲之间的战事也归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底,38个国家--包括部分由流亡政府代理的国家都被卷入战争。
希特勒从“敌台”获悉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基地,立即表示有意向罗斯福及其国家宣战。12月11日,德国联合意大利展开了宣战行动。
在此之前,三个轴心国签署了一个协定,规定三国有义务让战争进行到战胜同盟国为止,并且不得签订单边的停战或和平协定。
在德国看来,日本参战可以阻碍美国像一战中那样做出插手欧洲战事的决定。希特勒认为,有了日本这一步棋,至少可以赢得喘息之机,为进攻苏联的第二次战役争取时间。
尽管对于珍珠港事件,美、日、德三国各怀鬼胎,但无疑,偷袭珍珠港大大改变了二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