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病群体而言,大家都迫切的想要远离出血风险而积极治疗,这一点固然没错。但我们发现有的病例为了追求绝对的治愈而盲目的进行了长时间、大量的高强度治疗,导致了病体的愈发严重。

不禁令人反思:血小板减少症自始至终的治疗重点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为急性期以及慢性期,不同分期的治疗强度以及治疗难度包括治疗所获效是不一样的,也跟个体的体质差异有关。

正常情况下的血小板指标是在100-300×10^9/L,在采取治疗后原本指标低于100×10^9/L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指标会提升到接近正常甚至是高于正常(常见一线激素、丙球的冲击效果)在达到期望的指标后,有很多的病友会面临病情反复的困境,也就是原本提升的满意指标又出现了再次下降,甚至是回到了原来低下的水平。

对此就很容易陷入反复增加药量、再次下重药的恶性循环。建议第一次出现血小板指标反复的病友需要及时跟主治大夫反映指标反复波动的原因所在,再针对性原因去进行治疗方案的更换、搭配、以及调整,而不是一味的加重药或是持续性的加长用药的时间。

此外,对于效果维持的不错,但是长期服用存在副作用影响的药物(比如激素)也需要规划逐步减量停药的计划,避免过度治疗。

而对于病情持续性发展的ITP患者,在及时介入治疗措施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选择副作用大于自身治疗价值的方案,这样会导致结果得不偿失!在治疗方案制定的前提一定不要忘记考虑到自身耐受。

综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的主要围绕初步的提升血小板数值、稳定血小板数值以及防止内脏出血,禁止过度治疗!

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或「骨髓瘤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众号:jjgs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