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皆兵的年代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1966年1月1日,北京门头沟公社龙泉雾大队的民兵进行军事训练的照片。照片里除了战争年代缴获的汤姆森冲锋枪和建国后自行生产的53式步枪之外,最引人瞩目的重机枪却显得格格不入。

枪身明明是缴获的美制M2HB重机枪,脚架却改成了苏制SG-43中型机枪的轮式脚架,弹药箱更是直接用了苏制德什卡重机枪的弹药箱,这种“野路子”装备多少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其实在这背后,代表的是新中国初期国防发展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我党就建立起了一套优秀的征兵制度:以民兵作为基础和来源,以地方部队为当地战斗核心,以主力部队为基干和主力,以这样的三级结构保证了革命的兵源问题,并直接决定了我党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民兵作为一项制度被保留下来,作为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建国初期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中民兵的武器多以土造武器和冷兵器为主

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民兵的武器都是相当匮乏的。根据1949年9月统计,全国民兵的各种步枪,总数不超过70万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种土制武器。而此时全国民兵总量已经有550万之多,绝大多数民兵还是以各种大刀、长矛、或者土制火器为主。解放后经过了剿匪和清剿国民党余孽的斗争之后,到1952年时,全国民兵武器总量已经达到200万件,其中以各种步枪为主,并有极少量的冲锋枪、卡宾枪和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民兵武器的老照片

在一张照片里可以看到4种不同国家的武器

你们看看都有些啥?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环境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1958年5月,美国在台湾成立了所谓的“美国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并于9月派遣6艘军舰、2万名士兵进驻新加坡,企图造成“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悍然威胁,我国领导人先是以金门炮战回应,后又由毛主席号召,发起了著名的“大办民兵师”运动,自此之后几乎将全国范围内能操作武器的男女公民都武装了起来,实行全民皆兵。

尽管响应号召,全民皆兵,民兵在国防作战当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民兵的数量也从50年代末的4000万迅速增加到2亿人。解放军总参下令将各作战部队中的缴获武器陆续分配装备民兵。从1958年开始,各种解放军的缴获武器就已经逐步替代了各种冷兵器和土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国庆阅兵中首次出现的女民兵方阵

自此之后女民兵方阵成为了国庆阅兵的固定配置

进入60年代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从珍宝岛到铁列克提,中苏摩擦在60年代上半叶愈演愈烈,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成为了自东南沿海以外,北方的重要威胁。也正因如此,民兵的武装化程度也迅速提高,以岳阳市为例,1953年时民兵仅有步枪800多支,等到1964年后,这个数量已经扩大到接近3000多支,增幅近4倍,并开始列装重机枪和火炮,其火力已经可以与解放时的整编师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民兵接受军事训练

但数量上的普及无法弥补质量上的劣势,50-70年代的民兵武器大多是以各种老旧轻武器为主,而且种类杂乱、单纯口径就高达13种,生产国更是达到了28个之多,非常不利于后勤、维护和备战、管理。这也就是开头我们看见的美国重机枪用上苏联轮式枪架的问题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兵利用苏联援助的DP-26机枪进行防空训练

为了解决后勤和弹药不足的问题,从1970年开始,各军区开始对民兵用的老旧缴获武器进行了改膛,使之能使用现役的7.62mm子弹,以满足民兵后勤的需求。

这也就成了我们在各种抗战剧中出现的插着56冲弹匣的“捷克式”、使用53式冲锋枪弹匣的“汤普森”的由来。不过由于弹种的改变意味着对枪膛、枪管、枪机乃至供弹方面的重新设计,中途硬改会直接影响到武器性能,从而导致可靠性下降、弹道紊乱、瞄准机构失效等一系列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如此,在全民备战的大环境之下,民兵武器的缺口依旧相当大。到1972年年底,民兵武器仍旧是以老旧缴获为主,制式枪械只占总量的40%。而且当时的指标是4人一支枪,即便是总量上依旧远远达不到目标,重武器也严重缺乏,对于美、蒋军的空中入侵和苏联的装甲部队也依旧如同隔靴搔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民24式重机枪防空的女民兵

但即便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之下,我国民兵依旧在保证生产、生活的同时,长期持续进行军事训练,也就出现了各种在我们现在看来令人“哭笑不得”的“骚操作”。

例如利用轻机枪和缴获的重机枪进行防空、针对T-62中型坦克的反坦克训练等等,甚至还可以出现类似印度阅兵当中出现的摩托车杂技训练。即便在80年代出版的《军地两用人才手册》和《十万个为什么》当中,依旧有诸如“土办法防御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用轻武器打飞机”、亦或者“怎样打坦克”之类词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年代民兵在摩托车上训练射击

这与印度阅兵的摩托车杂技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兵训练反苏联T-62坦克

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民兵的各种“骚操作”和各种“野路子”武器都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但在6-70年代的国土防御作战当中,民兵配合正规军依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映民兵抓间谍的漫画书《苏修间谍落网记》

随着冷战的缓和、结束带来的外部环境缓和,以及改革开放对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转变,我国的国防压力大大减轻。伴随着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民兵在国防中的战略地位也变得不再像60-70年代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与海军训练的民兵在训练操纵高射炮

原本的英雄脱下军装,变成了我们身边和蔼可亲的大爷大妈,曾经人手一支枪的峥嵘岁月也成为了父辈的历史回忆。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的艰苦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在这里也希望我们在看到这些民兵“骚操作”老照片的时候,也能由衷的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