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2月20日报道:

北京时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在升国旗的仪式过后,12支以中国传统的12生肖为图案的冰鞋出现在了会场。在国旗入场时,旗手高亭宇扛起了徐梦桃。在随后的运动员入场仪式中,现场播放起了贝多芬的《欢乐颂》。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镜头多次找到了获得了两枚金牌的谷爱凌,以及实现中国男子单板滑雪突破的苏翊鸣。而在中国代表团庞大的人群中,能一眼看到中国花滑运动员柳鑫宇和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所有运动员入场后,伴随着《欢乐颂》的乐曲,跳舞、合影,鸟巢瞬间变成了大型蹦迪现场。

在纪念环节之前,闭幕式的大屏幕中出现了柳枝,取古人折柳送别的意思,BGM是李叔同的送别。

【相关阅读】“折柳寄情” 首都大学生用舞蹈展现“中国式浪漫”

今晚,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每个环节都让人难忘,其中《缅怀时刻》环节更是惊艳所有人。“折柳寄情”将中国式浪漫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80余位群体舞表演者伴随着《送别》的曲调,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将依依惜别、和平友谊之情讲述给全世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80位群体舞的演员中有40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同学们为完美呈现此次盛会,同学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缅怀时刻》是闭幕式现场为数不多的表演性节目之一,舞蹈演员在其中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导演组对我们的要求比较高。”说起训练的日常,群体舞演员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舞蹈学师范班王栩姗告诉北青报记者,去年11月份收到被选上的通知后,第一次训练就有6个方案。“6个方案就是6套动作,我们需要把6个方案的动作全部都记住,导演组们会从这些方案中挑出最完美的一套。当时真是学完一套马上学习第二套,记住动作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舞蹈学师范班马羽航 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

为此,每天的训练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训练到晚上8点左右。“导演组的老师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给我们抠细节”。王栩姗记得,舞蹈中的一个旋转动作对速度的要求很高,落地还需要站稳,并且对于身体的舒展度也有要求,“起初我们都站不稳,控制不好节奏,于是就在私下一遍一遍练习,一步一步放慢节奏分解动作。有时候走在路上,都会不由自主转两圈。

除基本功训练,如何将情感表达到位是姑娘们认为最难的一个挑战。“《缅怀时刻》的演绎需要多重层次的情感表达,要从动作和眼神都要跟随音乐进行变换,从怀念到充满希望,都需要我们拿捏到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舞蹈学师范班马羽航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排练时,导演们会跟我们分享这支舞蹈的编排思想,会在练习时,根据动作在旁边做语言上的提示,引导我们在准确的时间进入状态。“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在音乐氛围的渲染下,我会给自己在脑子里设置场景。”

为让我们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导演们还说起此次参加北京冬奥会闭幕表演的感受。王栩姗坦言,在专业上,让自己在舞蹈演绎中增强了情感表达力。“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参与到这么重大的盛会中来,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用舞蹈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式的浪漫”马羽航说。

【相关阅读】开幕式第一支曲子竟是《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北京时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整个闭幕式从空中闪现的大雪花火炬开始,好似从开幕式结束的一刻定格至今。灵动的音乐中,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学画画等与大雪花互动,浪漫纯美。他们用绚烂的雪花花灯以正月十五元宵节闹元宵的传统,点亮会徽。孩子们是伴随着《小星星》的曲子点燃了冬奥的会徽。

当奥林匹克的火种再度点亮千年古都,北京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也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开闭幕的体育场馆。

鸟巢的场地中央由11600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构成,从头至尾演绎“一块冰”,呈现冰晶莹剔透的质感。

本届开闭幕式,没有明星,没有歌唱家和舞蹈家,也没有职业演员。整台演出的所有演员都是大中小学的学生和普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