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抚州临川人晏殊自幼就有“神童”之誉,五岁就有不俗诗作。

晏殊十四岁那年,江南按抚张知白惊讶于他的聪颖,给他开了一份“神童”证明书,推荐他上京入殿参加考试。

晏殊小小年纪,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场考试,神色毫不慌张,下笔如有神,很快完成了答卷。

宋真宗读到晏殊的卷子,大为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过了两天,进行诗、赋、论的考试。

晏殊看了考题,从容上奏说道“这些题我曾经做过,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宋真宗愈加激赏他的真诚与才华,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三年后,召试中书,晏殊任太常寺奉礼郎,入朝办事。

宋朝自与辽国缔结了檀渊之盟,两国息兵,天下太平。

宋朝准许百官在闲暇日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因此,朝臣士大夫们都有饮宴欢会的传统,京师的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晏殊也很向往这种生活,无奈囊中羞涩,缺乏游玩宴饮的资金,每有闲暇日,就窝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成为了同僚看不起的宅男。

可是,宅男自有宅男福。

宋真宗要给太子选讲官,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可谓谨慎忠厚,合适教习太子读书,于是钦点晏殊做太子的老师。

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而做帝王师,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最大梦想。

谁也没想到,毫无背景的晏殊就这样达到了人生巅峰。

晏殊知道了皇帝钦点自己的原因,质朴诚挚地上奏说“臣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贫乏资而已。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宗听了,愈加爱惜晏殊诚实可信,眷宠日深。

太子登位后,是为宋仁宗,更起用晏殊为宰相。

在相位上,晏殊不仅政绩斐然,还培养了许多文学家、政治家,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等,全是他的学生。

庆历四年(1044年),晏殊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人弹劾,罢相任应天知府。

公务之余,晏殊常与后学晚辈王琪到湖上泛舟游玩。

晏殊也不带随从,亲自掌舵,由王琪撑竹篙。

某次,二人行舟将穿过一座小桥。

王琪是南方人,擅长撑船,搞恶作剧,故意乱撑,让船横在桥下,嘴里大呼小叫:“晏艄公掌舵不正!”

桥上看风景的人见了,无不莞尔。

晏殊窘迫得不行,无地自容。

把晏殊作弄够了,王琪才拨弄长篙,让小船调直身子,顺水而下。

晏殊又急又气,却拿王琪一点办法也没有。

王琪之所以敢在晏殊跟前无拘无束,率性任意,是因为,他算是晏殊的“赠诗”大恩人。

现在,提起晏殊的代表诗词作品,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

但说起来,这句词只有上半句的著作权归晏殊,下半句却是王琪慨然相赠。

话说,晏殊位居相位时,曾游场州,在大明寺歇息。

寺院墙上涂鸦满了诗词。晏殊兴致勃勃,找了把椅子倚墙坐下,让随从一句句念墙上的诗词。

王琪在寺中寄居读书,恰好有题诗在墙上,晏殊一下子就听出了王琪的诗句不俗,向僧人打听,因此结识了王琪。

一老一少,相见恨晚,天南地北,诗词歌赋,无所不谈。

彼时正是晚春时节,遍地落花。

晏殊若有所思,对王琪说:“老夫数年前想出了半句诗,却始终没能琢磨出下半句,好不沮丧。”

哦?王琪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拈须缓缓念道:“无可奈何花落去。”

嗨,王琪想也不想,说:“可以以‘似曾相识燕归来?’相对。”

晏殊一下子愣住了,随即闭目沉思,反复吟哦,如痴似醉,半晌拍手叫道:“妙极,妙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音调平仄相对,和谐动听,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恰到好处,拿“燕归来”对“花落去”,既工整又传神,把一股春愁春困活画在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晏殊就在这句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了一首七言律诗《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不过,晏殊对这句诗实在太喜欢了,用了一次还不够,再次在这句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谱出了自己的颠峰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将同一句诗一字不改在发表在两首不同的诗词作品中,并使这两首诗词作品都成为上乘之作,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