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父母眼中,婴儿阶段的小家伙们是懵懂无知的,他们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对于社交的认识十分淡薄。但是事实上,科学家们认为,幼儿社交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的,不过,在婴儿阶段,小家伙们与外界的交流并非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融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在网上有这样一部高分BBC纪录片,拍摄者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奇妙的婴儿世界。在纪录片中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工作人员选择了若干名4到1岁的婴儿,然后指挥其父母和宝宝开心地玩耍,玩耍过后随即又保持两分钟的面无表情不再与宝宝继续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记录了宝宝互动前后的情绪变化,意外的是,大家发现小家伙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赢回关注。可见,在此阶段,婴儿在教中保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有意识地通过自身行为去修补社交关系

心理学家娜塔莉娅•加索博士曾经挑选了十名一岁左右的幼儿,通过特殊的剧目播放来让宝宝们做出好坏的区分选择。在剧目中,红色方块想要爬山,但是蓝色方块却要上前制止,不同于蓝色方块的是黄色方块,其帮助红色方块实现了爬到山顶的目的。

博士希望小家伙们能够在这场剧目中选出自己倾向的颜色的木块。最后十个小家伙都出于本能地选择了黄色木块,大家都希望能够帮助红色木块攀上山顶。显然,这个发现无疑是对人之初性本善的佐证,幼儿在生命最初确实是更倾向于善意的表达。

01 、婴儿社交关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对于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宝宝而言,他们对于人脸的动图就已经会产生一系列的大脑反应,在他们的脑海中,对于人社交的观察和机械运动的观察有明显不同。

四个月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对于他人的关注十分在意。此时的他们迫切地希望自身能够融入到所处的环境关系之中,对于亲密情感有着本能的渴望和需求

一岁到一岁半左右的宝宝,他们开始学习语言交流,并且试着理解对话的规律。家长们会发现,小家伙们会在交流的过程中留出等待反应的时间。小宝宝们试着和目标对象进行交流,虽然对于语言掌握十分有限,但是对于交流互动十分热衷

一岁半到两岁左右的宝宝,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情能力,比如说在看到宝宝哭泣时,他们会本能地上前安抚。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能够提供的帮助变得更加多元且及时

对于两岁以后的宝宝而言,他们更加注重社交关系中的双向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此阶段,宝宝的大脑中有了自我认知,在社交关系中表现出了更强的主体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婴幼儿阶段宝宝的大脑发育是非常迅速的,他们对于社交关系的认知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天性纯良,对于社交关系的认知较为单纯,而这也意味着,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之后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大的干预作用。

02、父母们如何助力婴幼儿社交发展?

有很多家长认为,对于婴幼儿阶段的宝宝,只要保证健康,便可以成长无忧。但是事实上,在此阶段,小家伙对于父母的关注和陪伴需求尤为强烈。

第一:固定的看护人陪伴

在婴幼儿阶段,宝宝对于看护人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如果频繁地更换看护人,那么宝宝内心的安全感获取就会受到妨碍。有研究显示,长期固定陪伴的缺失,使得婴幼儿在社交发展上有明显的滞后表现。所以,在婴幼儿阶段,家长们一定要尽可能地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和陪伴,这样才更有助于他们之后的社交发展。

第二:注重语言交流

在宝宝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之前,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回应十分有限。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注重亲子互动中的亲子交流,那么这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更有助于他们对于社交建立起积极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互动中保有更强的同理心

如果父母们能够在婴幼儿面前表现出更强的同理心以及共情能力,那么,有了父母的社交示范,孩子在社交关系中更能够做到有亲和力。能够顾及他人想法和感受,这会让孩子对于社交的认知更加全面丰富。

婴幼儿社交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和用心尤其不可或缺。只有父母们掌握正确的养育方式,他们才能够帮助孩子的社交发展进行的更加顺遂。

结语:

婴幼儿阶段宝宝身上具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行为习惯、社交认知、性格发展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初步定性的。所以父母们一定不要忽视婴幼儿养育的正确方法的探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