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中日甲午战争,想必大家并不会觉得陌生,但是为什么清朝会输得“一塌糊涂”呢?其实还是要从“长崎事件”中说起,如果没有长崎事件的发生,或许日本不会在短短几年期间成长得如此迅速。

在1984年的时候,日本人企图想要取代清政府去控制朝鲜,成为朝鲜的保护国。日本人唆使朝鲜的开化党发动政变,袁世凯察觉到了以后马上将此次政变镇压了下去。虽然说两国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但是矛盾已经日渐激烈了。

1886年7月,袁世凯接到线报,那便是俄国居然想对朝鲜的永兴湾发动战争,清政府知道以后决定阻止俄国这一行为。因为俄国要是将朝鲜收入囊中,那么清政府将会受到一定的自身安全威胁。当时李鸿章收到命令前往朝鲜的永兴湾进行海军巡演。这样一来,日本和俄国看见清政府的海军力量这么强大,自然是不敢再发生明面上的冲突。

但是在8月15号的时候,中日双方还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两方死伤惨重。清政府军备比较精良,有12英寸的粗主炮。日本面对大清的坚船利炮只能够“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了”,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之为长崎事件。

那么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跟长崎事件有关呢?正是因为长崎事件的发生,日本国内国民情绪日益高涨,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打赢清政府,于是日本人从1885年开始便大力加强军备。同时,日本希望能够求得各大列强的帮助,因为俄国人是赞成朝鲜独立的,日本便寻求与俄国合作。

1894年朝鲜国王受到了来自东学党发动的起义政变,于是向清政府请求支援。但是在这几年期间大清国并没有什么作为,收到来自朝鲜国王的支援。当时袁世凯认为若是自己出兵镇压朝鲜的东学党,那么日本可能也会出兵,或许只是出动两三百个人罢了。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清军在朝鲜的士兵仅有2000多人,但是日本却派了7000精兵过来。李鸿章和清政府对日本这个国家还停留在之前的印象中,认为日本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便让日本撤兵。日本并不理睬,7月23日挟持了朝鲜的国王。两天后,日本要求朝鲜不承认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1894年7月25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

9月17日,北洋舰队损失了六艘主力战舰,无法修复。日本仅重创了五艘军舰,维修后依旧可以使用,这对清政府来说是一笔绝大的损失以及沉重的打击。

为什么在甲午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会失败得这么惨烈?有的人说是因为日军已经成功从古代军队转换为了近代军队,而清政府还是停留在古代军队。说到近代军队跟古代军队,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本质不同。古代军队主要是以利益驱动,而近代军队是以纪律性驱动。古代军队一旦损失80%士兵的时候,剩下20%的人可能不战而败,但是近代军队就不同,即便还剩下几个人、几十个人,他们依旧会坚持战斗着,这就是他们纪律性的不同。正是因为纪律性之间的差别,所以才会导致两种军队在面对平常训练、战场上的随机应变以及命令方面的执行能力存在着天壤之别。也有的人说是因为日本海军的装备非常精良,根据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中两方装备并不存在压倒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长时间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略。11月21日,日本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面就伤害了两万多中国老百姓。

1895年1月20日,日军对威海卫进行了合围之势。2月14日,威海卫投降,清政府的北洋水军全军覆没。

当时满清的情况如何呢?虽然说甲午战争损失很多损失严重,但是并没有伤及到根本,所以满清的财税、粮食主要来源地并没有受到什么威胁,还有巨额的关税。当时的日本其实没有再多的经济以及能力去攻打大清,即便是想要攻打,相信那些大国列强也是不会同意的。清朝只要再坚持一下,把战争拖延下去,那么两国之间和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可惜满清政府历来只以维护皇权统治为宗旨,所以当日本表现出并没有摧毁满清政府的意愿时,它也就欣然接受了割地赔款的一系列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