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杂志》2月17日文章,原题:预测中国崛起的未来 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本周三晚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讨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及其与美国的竞争时,一如既往地唱起反调。该活动由政治学家、《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主持。与会者讨论了中国的制造能力、贸易伙伴关系、扶贫和科技创新等问题。艾利森问道:“展望未来,尽管存在种种不确定性,我们是否应该期待未来10年中国将继续以美国的两倍或更高速度增长?”

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前美国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萨默斯和塔夫茨大学教授、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前高级顾问凯利·加拉格尔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家金刻羽。

艾利森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他指出,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29%(美国占18%),而且中国现在是几乎所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他表示,“星巴克每12小时就在中国开一家新店”,而肯德基在中国的餐厅数量是在美国的两倍。他还说:“中国已经表明,它能够以一种让美国人惭愧的方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他指出,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2.3万英里,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0。他还提到中国的“扶贫奇迹”:从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的1972年到2018年,中国日均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人口占比从90%减少至1%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拉格尔认为,中国正赢得清洁能源就业的“竞赛”。她表示,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相当大的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现在中国开始转向绿色产业的经济机会,过去10年,风能和太阳能产业大幅增长。2020年,中国创造了470万个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占全球的40%。而美国只创造了83.8万个。

萨默斯在发言时承认,“在过去两代半人的时间里,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认为,在谈论中国的经济崛起时,分析人士往往将“规模和水平”混为一谈,而忽略了对人均的考量。他认为,中国今天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1950年的水平。他还说,关于未来的增长,“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国将发生一些几乎没有先例的事情:未来10年,劳动力将大幅萎缩”。

但其他学者反驳了这种看法。艾利森说:“我完全不同意他的看法,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星巴克想知道(在中国)卖出了多少杯拿铁咖啡,他们有相当好的数字。如果马斯克想知道(在中国)卖出了多少辆汽车,他有相当好的数字。”加拉格尔强调,重要的问题不仅仅是增长规模,也包括增长“质量”。

金女士也质疑萨默斯的看法。她表示,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每年增长10%,生产效率提高将是中国未来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是最灵活和适应性最强的国家之一,其政策具有高度的可调整性……政府会迅速调整政策,扩大开放或增加经济的流动性,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未必有这样的灵活性。”她还质疑萨默斯有关美国在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移民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看法。她说:“真正关键的统计数字是,越来越多拥有哈佛、普林斯顿大学学位或者谷歌、脸书工作经历的留学生回到中国,约80%的人在毕业多年后回国,而20年前完全不是这样……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存在的机会。”她说:“美国梦如今出现在中国。”(作者莉迪亚·吉布森,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