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人参早已在上千年前便根植于中国的历史中,中国也一直是全球人参行业内最主要的产出国,全世界80%的人参产量都来自于中国。但即使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人参行业优质产地,却仍然改变不了人参作为农业产品的困境。

在全球人参行业中,中国的产值只占到5%左右。大量老参农拿着卖原料的钱,又去种植生产,利润低得可怜,到底农产品价值为何如何难以提升?我们从中国人参之乡——通化的产业变革来一一剖析。

|01

不为人知的“中国人参之乡”

吉林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每年出产的人参总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以一省之力供应了全球70%以上的人参药材需求。其中,位于长白山南麓的通化县,是吉林人参的主产区,也是人参“老把头文化”发源地,可谓是中国人参之乡。

通化采摘人参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文献记载400年前在通化县境内就已经有人采野山参。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通化人参依然是作为原料参出售,2000年以后,通化才跟随吉林的发展步伐,大力扶持人参深加工,提升人参产品价值。

通化主产人参的33个乡、78个村中,从事人参种植的农户大约有1.5万人,建立了50个“长白山人参”品牌生产基地,加起来的产值却不到50亿元。

以集安产区为例,6000多人参种植户,全部面积接近20万亩,年产量3500多吨,产值仅有2.5亿。人参产业的价值被低估程度可见一斑。

2015年,吉林人参产业转型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全省人参产值达到460.7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8倍以上!更是带动了全省人参产业的发展,益盛药业、吉林敖东、皇封参等登顶中国人参十大品牌。

通化也抓住变革机遇,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健康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解决了人参行业品牌、标准、市场、定位、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人参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

02

通化人参产业变革的大环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在进行升级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全产业链的重塑,传统的产业生态反而会成为新农业布局的绊脚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农业转型就会陷入“先天不足”的困境,归结起来,这些问题可以划分为7个方面,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发展的局限,最后一个最值得深思。

1.技术落后,质量难以保证

通化人参产业的经营模式以参农散户为主,没有形成大规模养殖的基础。人参栽种不仅规模小,而且产业形态也十分原始,基本依靠参农祖代相传的经验判断,难以形成固定统一的标准,时刻受到人力规模、投资、设备的限制,市场溢价能力也不强。

2.规范化、标准化低

一个产业想要长远发展,离不开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一般这个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或者产业协会出面管控。通化人参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协会明显干预不足,只注重宣传引导服务,反而对行业的标准化制定重视不足。

导致通化人参在生产、加工、市场等方面非常混乱,生产效益低下。对于控制生产规模、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区域品牌公信力都表现得有些鞭长莫及。

3.市场管理缺失,公共监督不到位

人参产业的经营主体成分十分复杂,个体、集体、民营等形式均有存在空间,这就造成了对市场缺乏统一管理,对整个区域公共品牌的公信力很难做到及时维护。

加上各个交易市场的规模、渠道、机制都存在较大差异,各方利益纠葛,很容易出现不正当竞争手段。轻者哄抬价格、压低价格,重者以权谋私、做空市场,造成人参产品的销售困难,也为相关部门增加了管理难度。

4.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通化人参种植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参与,生产规模分散,且设备、技术、人员配置都比较初级,加工水平有限,使得产品品质不受控制,市场感知标准也不强烈。几家规模稍大的企业也集中搞收购加工,缺少对生产环节的倒逼重塑,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缺乏紧密的联系,没有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03

通化人参产业变革的自身局限

5.发展规划失衡,用地困难

缺少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农产品升级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通化人参在1989年后其实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一边是市场环境较好,但由于前期规划的不合理,导致盲目扩张,反而打乱了自身的发展脚步,结果只能看着市场眼红,却没有能力赚钱。

一方面是前期规划,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协会机构对风险预估不足,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控措施。过度扩张的警告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落地执行,最后种植户大规模扩张,生产资金被严重套牢,市场价格一路走低,还对土壤造成了伤害,持续发展严重受限。

6.产品定位不明确,缺乏产品创新

通化大多数人参产品只是初加工,对新科技,新设备的引入很少,对新玩法、新媒体的关注不够,这也导致产品在创新能力上的缺失。限定了产品的发展空间,产品无法在c端市场转化成商品,得到的收益自然十分有限。

7.品牌程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21世纪是商品化的时代,没有品牌就没有强烈的市场记忆,自然也很难有好的销量。不管是电视购物、综艺广告、分众广告、信息流广告,都承担着扩大品牌声音的作用,忽视品牌的这一传声筒,品牌就会丧失市场热度。

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品牌的同质化。老沈经常在讲,为什么我们做品牌一定要做营销宣传?你设计得再好,你的品牌只是电脑里的一个文件,一个商标,不是一个品牌。只有把这个商标变成消费者的记忆,你才是一个品牌。

所以,老板不要怕花钱。你花的钱有收益,对你的品牌发展有帮助,那这个钱无论如何都不能省掉。如果你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那就应该去找投资,用投资的钱去做品牌,再用品牌赚到的钱给投资人分红,这才是产业融合的玩法。

我是沈海涛,拥有二十余年投融资操盘经验、百余家企业资本运营的实战商业教练。关注我,快人一步察觉商业机会,快人一步分享产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