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在传统的思维里,只要有了儿女,老人就不担心没有人管了。另外,有了钱和房子,就有了养老的底气。

现实告诉我们,人与人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场灾难,即便是父母和儿女相处,也难以避免。

《周易》里有这样两句卦辞:“六三:拂颐,贞凶;六四:颠颐,吉。”

意思是说,违背了颐养之道,就是凶险的;靠自己解决生计问题,是吉利的。

一个人,最好从中年开始,就谋划养老的问题,别等走不动了,或者身无分文了,才眼巴巴地指望儿女们“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父母过早把钱财都给儿女,不一定是好事。

我的大伯父,年过八旬了,家有四个儿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在十二年前,大伯母过世了,从此大伯父搬进了小儿子家。

按照农村的说法,长兄为父。父母生活难以自理了,应该是老大出面调解和安排,并且,“优先”安排父母住进老大家,哪怕是兄弟姐妹轮流照顾父母,也是老大家先做出表率。

可是,大伯父的大儿子,多读了几本书,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上班,住进了城里。城里的房子,只有六十平米,多一口人,都显得很拥挤。

就近安排”,是大伯父自己的主意。他想,家里的房子和存款,几亩稻田,都送给小儿子,彼此都不吃亏。

大伯父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辛辛苦苦帮助小儿子做农活,还负责接送孙子上学放学,却遭到了各种嫌弃。

儿媳认为,在结婚的时候,大伯父借了不少钱,让她吃了还债的亏;老家建了房子,不值钱,不如城里的房子,大伯父没有格局;大伯父身体还健康,不能住进儿子家,还总是指手画脚。

小儿子认为,大伯父送大儿子多读了几年书,供养大伯父的任务,理所当然是大儿子的。

无奈之下,大伯父收拾东西,住进大儿子家。大儿子认为,城里的生活,开支太多,他承受不住。

大伯父去两个儿子家,走了一圈,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最终回到了自己的老屋,过着独居的生活。

《目送》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儿女长大了,就是另一个家庭,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希望一直住在儿女家,矛盾就会显现。不愿意目送儿女离开,就是两代人,过分依赖、束缚。

03

人老了,过度依赖儿女,可能会晚景凄凉。

俗话说:“老小老小。”

老人年纪大了,就像小孩一样,需要被人照顾,也不太讲道理了。

可是,儿女正是中年时期,生活的苦,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琢磨父母需要什么。当父母能够生活自理的时候,就开始依赖儿女养老,会令人讨嫌,也会激发家庭矛盾。

其一,过度依赖儿女,难免要看脸色。

父母住进儿女的家,一开始就需要看儿媳和女婿的脸色。毕竟,他们不是“骨肉至亲”,把感情会看得很淡。要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多一口人吃饭,也是负担,没有人愿意承担。

时间长了,儿媳和女婿的枕边风,会让儿女左右为难。最后,不得不站在小家庭的一方,排斥父母。

老人和孙辈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孩子的眼里,是“没大没小”的,对爷爷奶奶直呼其名,也是常有的事情,导致老人的面子上挂不住。儿女一定会维护之间的孩子,责怪父母不够大度。

其二,过度依赖儿女,会失去生活自由。

儿女的小家庭,生活习惯不会和父母一模一样,吃什么,穿什么,几点起床等,都会让父母“无法适应”。

比方说,儿女喜欢吃辣椒,饭要硬一点;父母要清淡生活,饭也要软一些。

父母只能迁就儿女,自己长期受委屈,逼着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另外,父母要去哪里,做什么,不得不向儿女请示汇报,需要得到认可。

其三,过度依赖儿女,钱财方面的问题,很突出。

有的儿女很狡猾,一旦父母和自己走得很近,就想办法把父母的钱财归于自己。当父母两手空空的时候,就把养老的问题抛出来,让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承担。

父母可以对儿女做到无私,但是儿女不能对父母无私,别一厢情愿。

儿女赡养父母,多半不愿意“白养”,也许是另有所图,榨干父母最后的价值。

其四,过度依赖儿女,无法避免争吵。

每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轨迹,都不一样。老人的思想有些落伍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太低,但是老人又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是急着说出自己的观点。一开口,就被儿女们嫌弃。

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儿女的小家庭格格不入,也会把生活搅得一团糟。无法改正的臭毛病,怎么看,都很碍眼。

要明白,儿女家再奢华,也不完全是父母家。父母只是一个“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人老了,如何正确“依赖”儿女?

儿女在赡养父母方面的作用,不能一两句话就抹杀了。

作为父母,应该把握依赖的“分寸”,别成为儿女的累赘,不倚老卖老,败坏自己的形象。赡养父母是责任,但没有统一的模式,强扭的瓜不甜。

首先,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两代人,最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从父母家端一碗鸡汤,送到儿女家,还是温热的,就最好了。

大家不要大眼瞪小眼,脸色会好看一些,平时交往,反而会记得彼此的好。

然后,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老人自己能够做饭吃,还能走动的话,最好不要住进儿女家。实在要住,也是儿女住楼房,父母住杂房。

自己做的饭菜,吃起来更香;自己的小屋,可以睡到日上三竿。

再则,多一些牵挂和问候,少一些经济交流。“依赖”主要体现在精神、情感上,彼此都把对方放在心上,常常问候,互相关注,感觉到暖心就行了。钱财方面,父母不要过早拿出来,交给儿女,在自己手里,才靠谱。

最后,知足常乐。儿女对父母的好,父母要记恩,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如果父母认为,自己得到再多的爱,都是应该的,反而陷入了“贪心不足”的烦恼。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烦恼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心放宽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就知道,人人都有不一样的难处,不必责怪。

唐代药学家孙思邈说过:“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

老人想要延年益寿,关键在于有远见、自我满足,尽量不依赖谁。

余生不长,早做打算,老有所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