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文朝
受访者:Jen Liu
移民海外,从来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华人Jen Liu,从留学、工作再到移民,整整用了10年。
这10年里每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她都是以移民为首要目标来精心设计和规划的。
现在,她终于可以不再仰望“移民梦”,而初心也没有遗忘。
设立目标
1995年,Jen出生在台湾。15岁那年,她独自一人前往澳大利亚留学。
跟很多小留学生一样,海外生活对她有着不小的挑战。最大的困难,就是蹩脚的英文。
读完语言学校后,她升入了高中,但开学前几周基本都处于懵圈状态。
她既听不懂老师上的课,也看不懂课本的内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对着课本查单词、背单词。
她也开始利用上下学的时间听英文广播,熟悉澳洲口音。
在澳洲,十五六岁的高中生都会在下课后或周末去打工,地点通常是快餐店或咖啡厅。
既赚零用钱,又可以锻炼自己,Jen也入乡随俗,在悉尼市区找了一份汉堡王快餐店的工作。
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她就因“听不懂”出了糗。
员工正式上岗前都会有一个安全检查,也就是检查鞋底的纹路。
当组长来检查时,Jen根本听不懂“纹路”一词。
组长便叫她把脚抬起来,于是她便真的把脚直立抬起来给对方看。这种抬法,自然看不到纹路。
于是组长便让她把鞋子翻过来,但Jen也听不懂“翻过来”是什么意思,便开始原地转圈。
三分钟过后,组长哭笑不得,只好自己把脚抬起来,示范什么叫做检查鞋底的纹路。
当时的Jen羞愧难当,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刚到澳洲时,Jen虽说闹了不少笑话,但英语进步很快。并且这儿纯净的环境,悠闲的生活,也让她越来越喜欢。
不到一年后,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移民。
弃文从理
在决定移民后,有个长辈建议她“先留下来,移民落袋为安,以后想做什么有的是时间。”
因此,从高中选科到大学选系,她都没有按照自己的喜好,而是奔着好移民去的。
“虽然没有读到喜欢的科系,但这个决定至今也没后悔过”,Jen坚定地说。
注:Jen自己的喜好是读传媒,今后从事媒体类工作。
Jen是个典型的文科生,从小就是语文、历史最拿手,数学总是不及格。
到澳洲后她得知,移民澳洲有五大热门职业:会计、工程、IT、护士、教育。而文科移民最难,对应的高中成绩也不加分。
所以,高中选课时,她就选了自己最讨厌但加分最多的高等数学。
大学选专业时,她也选了IT。因为在当时IT比较难读,所以移民人数比较少,移民分要求也不高。
注:现在IT分数已经高很多,想用IT移民建议先查好资料。
澳洲的高中还是非常传统的排课法,大学则自由许多,刚开始Jen也不太适应。
“没有人再去提醒你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要学什么也都是完全看自己,但课业压力却又比高中还要大。”
IT读起来又难,学费又贵。在“宽进严出”的教育下,她形容自己的大学4年是“生死存亡战”。
同期和她一起入学的,最后只有不到20%的学生顺利毕业。
在这个过程中,Jen的目标也很明确。除了顺利毕业,为技术移民“凑分”也是重中之重。
凑分三部曲
凑分第一步,考雅思。
Jen从大二就开始考雅思,前前后后考了3次,花了近1年的时间才考到四个7。
有一次她听说悉尼旁边的Wollongong小城评分比较松,还特意搭1小时的火车去考。
雅思达标,技术移民就能加10分。而且大学期间就搞定加分,才不会耽误后续移民的进度。
2016年底,Jen大学毕业,拿到的第一个签证是毕业后工作签证。
凑分第二步,读书考证。
因为想在最快时间内凑够技术移民的分数,所以Jen并没有马上进入职场,而是花了1年时间来读书考证。
她先是读了一个职业年(Professional Year),这是澳洲移民局授权的课程,主要是用来给IT、会计和工程类专业凑移民分。
职业年既要上课也要实习,还可以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Jen在技术移民打分清单上又多加了5分。
在这期间,她又去考了澳洲翻译资格证,加了5分。并在IT行业积累工作经验,又加了5分。
凑分第三步,找工作。
移民分凑得差不多了,Jen便开始找全职工作。
面试了几家公司后,她很幸运地拿到了跨国科技公司VMware的offer,并申请到了2年雇主担保工签。
虽说可以之后走雇主担保移民,而且也相对比较轻松,但因为要再等三年,加上技术移民已经准备了很久,所以她决定先“上岸”。
在申请策略上,Jen也做了全面的分析。
她同时申请了两类移民,一是独立技术移民,二是州担保移民。
前者是她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的目标,而后者是“Plan B”。
她说:“因为申请独立技术移民的同时,也可以申请州担保。而且我没有计划离开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所以就一起申请了。”
果然,Jen在2019年1月递交申请,3月收到了州担保移民的邀请,12月就下签拿到了PR。
是“Plan B”,最终让她实现了移民梦。
注:一旦拿到州担保移民,需累计在提名州居住满2年,之后便与独立技术移民一样,没有任何附加限制。
Jen说在移民过程中,自己并没有遇到太多意外,一步步都是按计划走的。
设定目标,下定决心,努力再加上运气,就是她的10年澳洲移民路。
融入当地
对Jen来说,10年移民路,也是逐渐融入澳洲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过程。
刚到澳洲时,跟有些留学生一样,她会很自然地待在舒适圈里,也很难跟本地同学交朋友。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班上要拍微电影的时候。
Jen学校的照片,不难看出澳洲的多元文化。
因为英文不好,Jen没有参与台前的演出,只做一些简单的幕后。
后来电影拍到一半,老师提出可以原创电影配乐。于是,会拉小提琴的Jen,便有了用武之地。
没想到,拉小提琴成为她真正开始跟澳洲同学交朋友的起点。本地学生都觉得台湾有“才艺班”这件事很神奇,纷纷找她聊天。
随后,在老师的推荐下,Jen又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
“我开始真正融入澳洲同学的生活,会跟着社团的朋友们一起在课后排练、上台表演、在表演后聚餐庆祝、闲聊不同的话题。”
Jen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从刚来澳洲时的害羞、被动,变成了习惯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争取各式各样的机会、结交不同背景的澳洲朋友。
从恐惧到享受,她越来越得心应手。
但校园不是职场,工作后的Jen,又面临新一轮的“文化碰撞”。
虽说同事都很亲切,但普遍已婚,而且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
Jen作为部门唯一的女生,又是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大学毕业生,很难和他们找到共同话题,也不太能理解大家聊的工作内容和技术。
进公司前几个月,她大多数时间只是个旁听者。
如何破局呢?她用了2个小妙招。
首先,她给同事们带了台湾点心——凤梨酥。
没想到,虽然大家几乎都不知道凤梨酥是什么,却都很喜欢。
在跟同事解释凤梨酥的过程中,也意外打开了话匣子——除了台湾美食之外,还聊到来澳洲留学、申请移民的故事。
此后,绿豆饼、葱轧饼、奶油酥饼轮番上场。
一来二去,同事们也带她品尝其他国家的特色美食,比如印度奶茶。
其次,职场社交也要投其所好。
比如亚裔同事,她会约大家唱K、吃烧烤、涮火锅。
而跟本地同事,她会约工作间隙喝咖啡,谈谈工作近况,或下班后小酌一杯,各自聊聊周末计划。
不过,无论同事来自哪里,Jen觉得交友的最佳方式,可能是运动。大家约着一起爬山,打羽毛球、壁球、网球等。
“在澳洲,只要不排斥运动,交朋友并非难事。”
社交、主动争取机会以及直话直说,是Jen认为在澳洲职场非常重要的三件事。
她在公司从同期新人中的吊车尾、唯一没升职,还在办公室崩溃大哭,到晋升为项目管理者,带领来自6国的22名管培生计划,甚至代表公司获得澳洲IT界的奖项。
职场路,磕磕绊绊,但也有不少收获。
回归初心
不过,Jen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之前我一直把移民作为目标,反而没有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
今年年初,她决定辞职,自己创业做自媒体。
她说:“坦白讲,对于理想,我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一直都想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别人。”
Jen想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以及视频的形式,帮助想要移民或是在澳洲长期生活的华人,深入了解本地知识与文化。
在这条路上,她将慢慢找到自己更具体的理想,并将其实现。
了解更多Jen的移民故事
jenliu.com.au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