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中还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2月17日,上海市政府举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的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和体量。因此,‍‍在新经济、新业态的标准化支撑也是逐步应运而生。在标准化领域,上海特别注重行业标准化制定和产出,在团体和企业当中推出了一批成熟经验和做法。例如,现已对数字广告、电商平台中的配送和前置配送仓点制定统一标准。上海市‍‍已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和辐射共享了10个标准,其中有6项标准是由上海市来牵头制定的。此外,长三角4省市还在制定第二批的10项标准,不久将向社会推出。‍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发展水平也标志了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近年来,上海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标准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国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出台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率先建立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率先设立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率先颁布《上海市标准化条例》,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法治推进轨道。

目前,上海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ISO/IEC秘书处6个,承担全国标委会秘书处117个,设立市级标委会44个,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截至2021年底,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5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4039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996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115项。成功承办第83届IEC大会,连续20年举办标准化国际论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落实国家纲要的同时,更聚焦上海城市的特点和需要。上海市副市长陈通指出,《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完整体系,上海更加聚焦围绕产业能级的提升,特别是聚焦上海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使命任务,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六大高端产业,形成一批先进标准,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标准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比例显著提高。近两年,上海已培育评定“上海标准”21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充分体现标准在先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行动计划》中还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标准化水平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标准协同和开放程度显著增强,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标准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

尤其是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设,制定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标准30项。标准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更加深入,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200名,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高地。

(作者:易佳颖,卜羽勤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