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财经日记NO.126

作者:汪雷 和讯网总编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线下行业命悬一线!中国经济如何熬过2022?金融业必须让利!

过了正月十五,对于中国人来说,新的一年就算正式开启了。今年经济增长压力大,成了普遍共识。很多企业都在做过冬的准备。

连续三年的疫情,旅游、餐饮、零售店、电影这些线下行业,基本是命悬一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去年以来,以恒大为标志的地产行业大规模暴雷,使整个行业风声鹤唳,有分析说地产今年要进入负增长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互联网反垄断,直接结果就是大厂股价纷纷腰斩,争先恐后大规模裁员。另外,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新基建,大概率也会受到影响。

不让大厂干,希望给中小企业留出市场空间,想法是好的,对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必要的。但新旧交替间一定会有一个空档期,今年就是空档期的第一年。原有的增长引擎停下了,新的引擎还没点火。

疫情持续,消费不振;地产和互联网熄火,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增长失速。而去年极其强劲的出口,今年面对国外疫情解封,生产能力恢复,大概率也是掉头向下。

眼下唯一红火的就是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但你能指望全中国人都像买房那么狂热地去换新能源车吗?毕竟车是易耗品,而房子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再次进入一次换挡期。就像几年前供给侧改革倒逼中国产业升级一样。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眼下的重点是,在这个换挡期政策要出来保驾护航,保中小企业、保就业、保民生。

老汪相信,决策层盘盘自己手里的几个钱袋子一定会发现,连续几年大规模减税,财政口袋肯定快要见底了。那眼下,除了共同富裕感召下的三次分配,就剩下金融行业这个钱袋子还是满满的。银行、券商,不论实体经济如何,这些收利息、收佣金的行业大多是旱涝保收,每年赚钱赚到手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甚至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收入,这些让金融机构让利的事,到了决策层要琢磨一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