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相信在我们很多人的眼中,蛇跟鹅是完全不在一个攻击等级的动物,蛇不仅行动敏捷,洞察力强,而且相当一部分还有着剧毒的毒液。

一旦喷射进对手的眼睛或者在咬住的时候注射进对方的身体,都能带去致命的一击,相比之下,鹅唯一能称得上是武器的,大概只有那个坚硬的嘴了。

所以蛇的攻击力肯定是远远大于鹅的,但实际可并非如此,蛇见到鹅不仅不会主动发起攻击,还会绕道而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鹅与蛇

老话说,一物降一物,蛇会在鹅的面前落败,虽然直观上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背后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家养的牲畜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温顺,尤其是鹅,它们要是被惹恼了,有时候会追着人满路上跑,而且生起气来的架势也是非常唬人的,别说是小孩了,大人也不敢说能够拿得住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鸡鸭相比,鹅其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警觉性极高,不管是什么人或者动物,只要疑似会对它产生威胁,它的反应都会特别迅速,常常是你还没发现它盯上你,它已经跟在你后面伸长了脖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生物学分类上,鹅这个物种主要来自两个地区,中国和欧洲。中国的鹅其实是人为驯养的结果,它们在进入家庭饲养模式之前,其实是飞翔在天空中的鸿雁,只是被强制留在家庭当中之后,便慢慢不再以飞行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了。

当然在大型的养殖场当中还是能够看到放飞鹅群的场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因为以前自由惯了,所以鹅与生俱来的野性依然存在着,从叫声和行为上很容易和其它家禽区分开来。

因为确实是野性十足,这尤其体现在它们对自己领地的态度上,即便是家养的鹅,也会自己给自己划出一片区域作为领地,只要有人敢侵犯,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警觉性极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说蛇在警觉性方面也是天赋型的选手,除了身体里自带的热感识别技能之外,它们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那就是蛇信子。

这个分叉的像蛇头一样的组织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空气当中的气味,靠着这些气味,它们就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它捕猎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蛇分为很多种类,有毒的和没毒的,大型的和小型的,凶残的和相对温和的,生活在洞穴里的和生活在树上的,水里的,都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除了生活在热带雨林当中的巨型蟒蛇,一般来说,它们的天敌还是很多的,不管蛇的毒液再厉害,洞察力再强,也会落入老鹰这类猛禽的口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蛇害怕鹅?

但是有什么理由会让蛇害怕鹅呢?如果要比野性的话,这二者怎么说也是蛇更占上风,更别说攻击能力上,蛇的优势可以说相当明显了。

民间对此有几种说法,最常听到的一种就是认为鹅的粪便里面有蛇最害怕的东西,也就是雄黄。

这个认知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在我们的传统里面是经常提及的,比如过端午的时候要喝雄黄酒,以此来驱走虫蛇一类的危险,意寓驱除邪祟,平安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已经被人证伪过了,一些人专门用蛇和雄黄进行过实验,结果发现它们怕的根本不是什么雄黄,而是酒精

如果单独把雄黄放在一些其它东西里面,蛇是不害怕接近的,之所以怕酒精,是因为它们的皮肤很容易吸收这类物质,最终对体内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种说法也是和鹅的粪便联系在一起的,认为蛇怕得不是鹅,是鹅粪里面的氨。和酒精一样,这也是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物质,容易对蛇造成伤害。

你可能会说,粪便是粪便,鹅是鹅,鹅跟蛇遇见的时候也不会总是在排便啊,这其实很好理解。

不仅是鹅,大部分的动物都会和它们的粪便亲密接触,粪便的味道其实就是一种身份象征,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嫌弃自己的排泄物,反而需要它标识自己,而蛇信子对气味的敏感度又很高,隔老远都能捕捉到鹅的粪便的气味,更别说面面相觑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鹅比蛇要强,尽管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一点好像很难想象,但是很多人都声称亲眼看到过蛇被鹅击退的画面

不过这样的论据自然是不足以解释原因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答案要更精准一些,蛇确实是害怕鹅的粪便,但不是其中的雄黄或者氨,而是一种名叫隐孢子虫的寄生物种。

人如果感染了这类寄生虫,会迅速造成免疫力低下,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引发艾滋病,而蛇如果感染了,病发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即便当时没有什么迹象,但是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就会因为免疫下降而诱发的其它感染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与人类生活区域较近的蛇类也慢慢找到了这个规律,因此在跟鹅正面相遇的时候,大多还是主动逃走,来保住自己的小命。

这之间的联系明面上肯定是很难察觉的,所以研究者们也惊异于动物对于病原体来源的判断之准确,光靠本能就可以及时地规避掉这类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