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叶儿粑,可能大多数四川人都知道,但说到猪儿粑,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在宜宾乡下,有每年大年初一吃猪儿粑的习俗。猪儿粑是糯米粉为皮、猪肉末和宜宾芽菜为馅,个大身圆,白白胖胖,饱含了乡下人期待阖家团圆、健康快乐的美好愿望。

制作猪儿粑可不简单。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除了杀年猪,还要泡一大盆当年的新糯米,糯米经过浸泡后会变得香软,做猪儿粑的皮很好吃。

糯米泡好,洗净石磨,一手将湿糯米从石磨顶上的孔喂进去,一手将挂在石磨上的磨杆推动,石磨就旋转起来,白色的糯米浆从磨槽流进接在磨槽口的新白布袋里。布袋放在竹筲箕上,浆液里的水渗出来,滤进下面的木盆里,最后口袋里只剩下半干的糯米湿粉。将湿粉装进一个大海碗里,准备大年初一做猪儿粑用,剩余的掰成小块,放在竹编簸箕里,端到院坝里晒制成“磕粉”。

大年初一吃的猪儿粑是有讲究的。除夕晚上守夜时,将猪肉剁成肉馅,与新腌的芽菜和好。初一一大早,人们就起来将糯米粉加水揉好,包上馅,放进竹制蒸笼。半小时功夫,白白胖胖的猪儿粑就出锅了。

各家各户的娃儿们起床后,除了在院子里放鞭炮,还要去给家里老人拜年,然后孩子们开始到各家串门,吃猪儿粑。每家四方木桌上还摆着一小碟切成薄片的凉拌菱角菜,解腻又爽口,简直是猪儿粑的绝配,吃多少都不会感到腻。无论到哪家,只要叫吃东西就一定要吃,说“不吃”这样的话不吉利。所以,串门拜年走一圈下来,孩子们的肚子也都圆滚滚的了。

随着时代发展,宜宾乡下很多老屋和石磨、木盆早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每年过年,重家乡情怀的宜宾人依然会回乡聚会,猪儿粑的味道依然留在人们的心里。

如今,磕粉和猪儿粑都是宜宾特产,每年有不少人通过快递将它们寄到全国各地,让远在异乡的游子吃到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