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黑椒牛柳、法式羊排、红烧黄花鱼、小鸡炖蘑菇……今年春节前,北京市民陈先生从App上下单了一批预制菜。除夕当天,只是简单加工,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便迅速“做”了出来。“今年年夜饭想在自己家里吃,又觉得做一大桌子菜太麻烦,预制菜成为一个很好很方便的选择。”陈先生说,真是省心又省力。

所谓预制菜,就是对食品原料预先进行半加工,然后包装以及冷冻保存,消费者购买后经过简单烹饪,就可以上桌食用的菜品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拉动了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拓展,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在虎年春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预制菜方便了家庭生活,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有和陈先生一样的好体验,图文不符、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等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吐槽”不已。

多位专家近日建议,要加强对预制菜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要给相关企业提供良好有序发展的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这种便捷的生活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简单加工即可食用

半成品预制菜火爆

公开数据显示,进入腊月以来,某生活消费类App搜索“预制菜”次数同比增长超10倍,带动“快手菜”“半成品菜”“加热即食”等相关概念搜索量整体较去年同期涨4倍;有线上买菜平台7天就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每笔单价同比增长1倍。

据相关机构报告,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8300亿元。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供应预制菜的店铺,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餐馆,菜品既有年夜饭套餐,也有羊蝎子火锅、卤水盆菜、佛跳墙等单品,价位从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整体售卖情况也不错。

“预制菜方便快捷,节省了备菜时间,做饭效率提高了很多;摆盘也比较精致好看,容易让人有食欲;味道有保障,不会太难吃,对不会做饭的人比较友好,非常适合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一预制菜店铺的卖家告诉记者,该店今年的销量有明显提升,“90后”是主要消费群体。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看来,预制菜的流行一方面源自餐饮等行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推进餐饮工业化;另一方面是回应消费者在家就餐、方便快捷等需求。年夜饭等节日预制菜的流行也契合我国家庭聚餐等饮食风俗。

据相关平台统计,消费者今年更喜欢“硬菜”,2022年货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增长148%,其中,花胶鸡、佛跳墙、猪肚鸡等地域特色半成品菜,尤其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

“像鲍鱼、佛跳墙这种硬菜,处理起来很麻烦,现在网上买好预制菜提前放冰箱冷冻就好。”3口之家留在北京过年,女主人唐莉今年第一次将预制菜列入年夜饭的范畴。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货不对版”吐槽多

在北京市民王女士看来,要论年夜饭的C位菜,自然是一条整头整尾的鱼,寓意年年有余。可今年除夕夜她将直播间热卖的预制菜大黄鱼加热后倒进盘子里发现,眼前这盘菜压根儿看不出是一条鱼。这让她非常生气,“当时直播间展示的可是一条完整的鱼”。

类似的遭遇,很多消费者都曾遇到过。

爱尝鲜的天津市民程女士今年春节期间请朋友来家里聚餐,在某品牌网上店铺买了一份花胶鸡海鲜打边炉。她满怀期待地在朋友面前展示买到的新玩意,结果有种被骗的感觉,“分量少、口味差,还不如一份30元的自热小火锅。”

“95后”孙初买了被“种草”许久的某品牌佛跳墙,事后在朋友圈吐槽:“工业味道很重,真的不敢吃,原来还不清楚什么是预制菜,现在拉黑了。”

记者浏览预制菜售卖平台发现,消费者对此吐槽的不少,有说缺斤少两的,有说包装损坏的,还有说食材变质的。

由于预制菜采用速冻方式保鲜,食物在运输途中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达不到,极易造成预制菜的变质。不少消费者指出,商家为节约成本,放置的冰袋数量不够或冰袋太小,影响食材新鲜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消费者之所以吐槽预制菜较多,一方面是作为新生事物,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由于预制菜的火爆,大量企业进入该领域,存在制作不规范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

广东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预制菜品行业有一定门槛,包括品牌规模壁垒、食品质量及安全壁垒、渠道及客户壁垒、研发及创新壁垒等。预制菜品在国内尚处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激烈但格局不明朗。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预制菜是否卫生,安不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0年8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明确,在热食类、冷食类、生食类食品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简单制售分类,适当简化简单制售类项目审查要求。增加半成品制售项目,明确半成品定义,规定半成品制售仅限中央厨房申请。

那么,具体如何监管,既保障预制菜质量和安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这种便捷的生活服务;又能够让相关企业良性发展,进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呢?

“目前来看,存在一定的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公开通报,风险评估等级、设备监管等办法加强监管。食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规章进行生产经营,要以自治为主,加大对自身管理的监控。”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表示,长远来看,预制菜的问题属于社会共治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监督治理。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