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真的存在吗?杜牧的一篇阿房宫,人们耳熟能详,流传千年,他勾起了人们对阿房宫的无限憧憬。但它存在的真实性和是否建成、被毁,以及它的大小、地理位置等都成为让人费解的谜团。

阿房宫,史记中也有记载,其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座万人,下可以进五丈骑,故天下谓之阿房宫。无论是史记还是阿房宫赋,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阿房宫的宏伟气息和瑰丽景象。但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试图用他们的努力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他们通过对遗址的勘测、对史料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大跌眼镜。首先,阿房宫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玉峰,经过在阿房宫遗址长期的考察,他表示迄今没有发现阿房宫。有分析认为,秦朝宫殿中可能有阿房宫的档案。不过,经过秦末八年的战乱,秦朝宫殿荡然无存了。秦始皇造的长城、秦岭,现在还都可以看见,但证明阿房宫的。也许就只有秦始皇本纪的那句先做前殿阿房了。即便生活在秦始皇百年之后的司马迁的技术的可信度有多大?中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传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这的确值得怀疑。但司马迁距秦朝不过一百年,就像现在的我们讲述民国的事儿应该不会错。况且,司马迁所记述的史记年表都没有错。那么阿房宫应该是存在的,现在我们姑且承认阿房宫存在过。那么第二个谜团摆在我们的面前,他有没有建成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孙福喜表示。阿房宫遗址周围十平方公里内有六十多处夯土机筑,一些地方可能是建成了,另外一些地方还未建成,他对阿房宫的前殿是否建成持怀疑态度。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闻名遐迩的阿房宫只是一个绵延上千米的大土堆。经过近两年的缜密的考古挖掘,李玉峰领队整理出了一份新的分析报告。报告中详细地介绍了阿房宫。他对记者说,目前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没有宫殿、前殿遗址,只有三堵墙,南墙都没有来得及建。很显然,当时建的太仓促,而且尚未建成。阿房宫的前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楼。办公楼现场除了上面谈到的三堵墙,其他的只有一个东西长一千两百七十米,南北宽四百二十六米的现存最大高度十二米的夯土台基。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在考古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秦代建筑的痕迹。李玉峰对此如此分析。如果秦始皇当初建造的阿房宫那么辉煌,那么它的文化堆积到哪里去了呢?在考古挖掘的过程中,汉代遗址城内倒是出土了不少秦代的白瓦片和铜瓦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秦朝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不少的建筑材料之一,青瓦刀。基于这一点,李玉峰初步得出了结论,阿房宫没有建成,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所谓的阿房宫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前殿,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配套建筑。在阿房宫前殿的建造、遗址的挖掘中,考古队员的探查接触到了非常坚硬的夯土,并发现了一组东西走向的夯土墙。土墙建在台子的北沿,大堤上,中间较宽,两端较窄,最宽处有十五米,窄的地方有六米多,全长近一千米。顺着夯土台的地基,考古队员发现了一百米长的坡道,他们把夯土台的边缘部分,打开了一个纵向剖面图,才发现地基上呈现出了一个坡道。坡道一般是为了方便运输黄土,建造地基时通常会修建一条坡道,如果阿房宫前殿已经完成,就没有必要再留一条运土的坡道。这条不该出现的坡道让李玉峰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论断,宫殿并未修建完毕。

李玉峰领队为了印证考古挖掘的结果,翻开了年代久远的历史典籍,他发现当初秦始皇开始建造阿房宫的时间是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但在公元前二百零九年,秦始皇就突然暴毙了。在这之前,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也正在施工。为了尽快建好陵墓安葬。始皇,秦二世不得不暂时停止了阿房宫的工程,集中力量修建秦始皇陵。从开始计划修建算起,阿房宫前殿的宫城历时不到四年。一项庞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在短短的几年内完成。李玉峰从地基中部采集了一些土样,通过检测,土壤中不仅没有大块的碳灰,连植物细胞也少得可怜。图样检测的结果再次证实了李玉峰最初做出的结论,前殿立基除了三面土墙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建筑,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在阿房宫建成与否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时候,另外的一个关于阿房宫的谜团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就是它到底有没有被焚烧过。在阿房宫赋中,晚唐诗人杜牧不但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阿房宫的恢弘,还为后人留下了出人意据可怜焦土的传说。正是因为杜牧的极力渲染,才使很多人对此事深信不疑。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领队李玉峰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会不会阿房宫里那些秦代的建筑都随着当初项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了?他曾经对咸阳宫进行过发掘,对于如何认定古建筑是否经过火烧很有经验。在考察阿房宫前殿时,李玉峰第一时间对杜牧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整个遗迹没有被烧过的红土、灰剂和结块,单单就阿房宫前殿的台基,发现基地构成为秦朝晚期的堆积土,台基或者耕土,台基没有一处被烧过的迹象。许多专家认为,他说阿房宫没有被烧过的结论太过于草率。李玉峰不仅坚持自己的结论,还做出了解释,火烧阿房宫应该是误传。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三个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政治资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即使史记项羽本记中说,项羽在秦都咸阳屠杀民众,火烧阿房宫或三月不灭。他分析指出,秦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所烧的宫殿应该是首都的宫殿,根本不是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那么为什么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甚至还有图作证?对于这个问题,李玉峰这样解释。阿房宫图实际上出于明代之后,得出这个考察结果后,他又仔细阅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他认为杜牧所描述的阿房宫图景是他通过合理的想象得来的。李玉峰还说,杜牧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为了描写阿房宫的真实图景,所以其可信度并不高。北大的蒋飞飞教授则认为,人们争论的问题根本就是伪命题,没有必要争论。史记中的确记载项羽放过一把火,但同时说得很明白,这把三个月不灭的火指的是焚烧琴宫殿。至于说项羽火烧阿房宫,那不过是诗人的附会妄言,哪里能当正史呢?在争论是否被烧过的同时,人们对它的建筑规模也十分感兴趣。阿房宫到底有多大?杜牧说它覆盖三百余里,就可能是阿房宫出名甚至成为历史地标的最主要理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传喜对此分析说,杜牧的诗中说三百里应该是指从咸阳。到临潼关中的三百里的全部寝宫。阿房宫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或者说三百里仅仅是夸张的手法,所以他与众多专家都认为阿房宫的规模应该如史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又开始质疑阿房宫的确切位置,因为它既没有地面建筑,又没有图纸保留下来。史记中笼统地说阿房宫见于渭水之南,如今划定的遗址就一定是真的阿房宫遗址吗?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做了如下的推演。根据史记所说的,阿房宫的方位背不过渭河难。不过秦岭在这个范围内,现在就只发现这么一个大土台子。阿房宫难道应该就是他?这显然难以服众。北大的蒋飞飞教授说,说到底,仅凭一个大土台子很难断定他就是阿房宫。考古上的事没有铁证就什么也证明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零零三年发生的一件事,对阿房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二零零三年,中国首次在阿房宫的遗址出土了完整的秦宫袜。考古队员一口气一直往南勘测,在阿房宫遗址的边缘外发现了五排秦王。既然许多专家都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起来,那么。一些屋顶的瓦当是从哪里来的呢?对这些货真价实的青瓦并非在五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上出土的,而是在济南边沿的山林之外发现的,而且严格地说,这并不是秦朝的宫殿。所以不能证明土台子上曾见过寝宫,更不能证明阿房宫的存在。如果不是阿房宫的瓦当,那又是什么建筑的呢?在史书上被描绘的如此恢弘雄伟的阿房宫,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谜团,也许这些谜团只有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才能被完全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