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情人节历来是品牌必争之地,今年亦不例外。

然而谁能想到呢,在此次情人节营销大战中,存在感拉满的不是贩卖甜蜜的品牌,不是兜售浪漫的产品,而是豆瓣劝分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劝分小组意外蹿红

小组如其名,豆瓣劝分小组是一个以“劝分不劝和”为使命,高呼“不分手留着过年吗”的组织。

品牌君浅截几个帖子的标题给大家看一下:

“三年情人节,一句话都没有发过给我 ”

“给我寄了一盒子纸”

“很大方地送了我166g蚂蚁森林能量 ”

情人节当天,劝分小组更是涌入一大波人,争先恐后发帖晒出自己收到的离奇礼物,或是发生的离奇故事。

帖子评论区的画风也没有辜负组名,一致指向:分手吧!

古人云,劝和不劝分。

古人又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很长一段时间里,情人节引动的浪漫经济驱使品牌绞尽脑汁输出甜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品牌选择找真情侣花式虐狗,有的品牌选择牵手当红小花小生,为消费者制造浪漫幻想。男友向与女友向广告在这一节点格外吃香。

怎么甜怎么玩,基本上不会出错。

情人节不再只有甜蜜

可是我们看到,今年情人节,那些出圈的话题,多与分手有关与浪漫无关。

从劝分组到吴倩张雨剑离婚。

反观部分品牌花费大力气想出的甜蜜企划,十有八九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水花。

这并非偶然,而是个信号:情人节,甜蜜不再是唯一主题。

贩卖浪漫这条看似稳妥的情人节营销道路,已经逐渐失去了绝对的引流优势。品牌很难再靠着千篇一律的撒狗粮,去获得用户认可。

背后原因很简单。

以前甜蜜能成情人节几乎唯一的营销利器,是因为传统观念赋予了稳定秩序极高价值,多数人都认可拥有稳定的亲密关系是一件“好事”。

而如今,随着大众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两性对亲密关系需求发生微妙变化。

比起稳定,很多人更加在意自己能否在一段关系中收获到正向的情绪价值。

用户心理的变化,促使消费趋势更迭。

营销痛点自然而然也就转移。

消费者所想所需,是一切品牌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营销突围的切入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往后的情人节,品牌不能再兜售甜蜜,而是说浪漫之外,大众需求的变化赋予了情人节愈加多元化的营销可能。

消费心理倒逼品牌调整营销步调,“情人节”并非首例。

自创立之初,维密形象就与性感二字牢牢绑在一起。提起维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腿蜂腰,是美好的肉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几十年时间里,维密算得上全球女性身材审美标杆般的存在。

但是成于性感的它,近段时间再次强调性感时,内核却已经完全不同。

去年,维密合作“大码女孩”杨天真,打出“去成为那个你想要的样子”,将“性感”的定义从身材转为内心,鼓励女性做自己。

由“他视角”至“她视角”。

战略层面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并非品牌心血来潮,而是维密意识到了:女性顾客购买内衣产品时候的心理,今日不同往日。

性感不再是当下女性的普遍追求,自然而然性感与否也就不再是左右女性进行内衣产品选择的核心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消费心理变化,对内衣品牌来说,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大肆宣传“性感”已经难以戳中用户痛点,更没有可能转化成可观销量。

产品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生。

找到用户核心诉求,是打造爆款的前提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