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简介】

邵岩,1962年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家群体工作部委员,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景德镇陶瓷中外艺术家协会艺术总监,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荣宝斋画院外聘教授、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现代书法开拓者,30年历届国展现代书法大奖获得者,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80余次,出版专著十几本。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社,意大利东北银行集团、香港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国际重要机构收藏,汉字、水墨、陶瓷艺术家,现居北京。

【作品鉴赏】

心迹

邵岩的艺术具有双重“心迹”。

第一种“心迹”是书法作为“心之迹也”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和东方文化的文脉。

第二种“心迹”是邵岩在经历一次生死攸关的手术之后对身体和人生的觉悟,这个觉悟使他找到了创作的器具——“针管”,由此完成的作品又时刻关切着社会和现实。

邵岩是以书法家的成就进入了艺术家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时花开》220x60cm 2017年

作为书法家,他的作品实际上秉承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状态,即不以描述对象和反映现实状态为方法。在他的作品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写实的形象和可见世界的模仿,而是处处表达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和触动,以一根线、一个字来寄托和表达。所不同的是,他在80年代以来就以一种全新的现代书法的方式,在中国的书法传统之外生出了一条道路,虽然现代书法有多种不同的道路,但是各条道路的成就高低不同,而邵岩一直是处于最高状态,因此屡次获得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奖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时花开》200x200cm 2010年

邵岩的这次展览却是完全超越了书法的范畴。他首先从工具上把可以表达其感悟和触动的传统工具——毛笔彻底封闭,用一个在他的心脏手术中维系自己生命的注射器,来盛满中国的墨,犹如浓郁的血液,既是注入,也是宣泄,从而完成他对于生命的更切近的与艺术的合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露》118x120cm 2009年

然而,从生死关头渡过的邵岩,并没有由此而独善其身。他没有把这种个人的生命超悟仅仅变成孤寂而高悬的个人体验境界,而是苏醒之后把对人间的灾难(如地震)和社会不公(如贫富差异)的问题作为自己写作、评述和呼吁的内容。他是在用心血为社会而浇灌,凝成字句而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200x200cm 2010年

由一次生死的奇妙体验转为对人间的急切关怀,心迹成为斑斑泣血,在宇宙间汪洋横流。

朱青生

2012年3月14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始状态》130X130cm 200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法36计》50x50cm 200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攀》160X290cm 200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来好运》100x230cm 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来花自舞》366x141cm 20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朔风边马联》60×360cm×2 200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海风》200x124cm 20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