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也包括小孩子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想起来的是上树掏鸟 窝,下水捕鱼,田野里烤番薯诸如此类场景的回忆,那时唯一能够接触到的电子产品,应该要数家里那台电视机了,而且那还是上学以后的事。而现在的小孩从出生的那一刻,生活中便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其中以手机最为显眼。

多年前我们也不能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一个两岁的小孩穿着尿不湿侧躺在床上,嘴里咬着奶瓶,一手托着手机,另一只手则用粉笔一般的手指熟练地在屏幕上不停滑动。有时你喊他,他会将那双无神而不耐烦的双眼抬起来看你一眼,然后继续回到屏幕上,而有时你也要接受任凭你呼喊,他也不搭理你。二十几年前的小孩,如果家长没空,便被托付给山林田野大自然,现在的小孩则交给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了。这种行为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首先是缺乏专注,所以一件需要花五十分钟做完的事,很多人恨不得每次花五分钟分十次做完;其次伤眼,这不多讲;还有一点是我们从来都忽略的,就是扼杀想象力,初到这个世界的小孩,幼小的心灵装的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是成年人世界里的各种已然情绪和观念。

很多育儿鸡汤跟电视剧会理想化地将这种现象单纯归咎于大人,并且天真地宣扬要将时间跟精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并且不带任何负面情绪,且不说能不能做到,是不是必要这么做呢,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这很难,当你的方案被领导驳斥,当你的身体遭遇疾病,当你的账单出现缺口,当你从事的行业遭遇寒冬。这个时候要在小孩面前扮演一个完美人设,这好比要在地球上找到真空状态,在自然环境中当然找不到,只存在于实验室里,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人在真空中是不能生存的。

我并不是一个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作为一个接触过一些小孩并且曾经也是一个小孩的门外汉,说说我的观点。

古语有云,言传身教。这话放在今天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人整天躺在沙发或被窝里刷手机,每天睡到大中午起来,然后去教育小孩,通过语言对他进行“勤劳、勇敢、努力、积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因为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约束着他,很多人有这方面的自知之明,于是做不了身教,便也克制了言传。当然也有一些不受约束的人,大中午起来后,顶着看手机通红的双眼,怒斥小孩。同样是这样一群人,就会在几年后开始骂孩子叛逆,很难说孩子的叛逆没有他的部分功劳在里面。

但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前提就否认了小孩作为个的自主性,都是将大人凌驾于小孩的意志之上。假如你因为筹集他的学费而捉襟见肘焦头烂额时,是不是可以蹲下来将实情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而不是对着他那张仰视着你的懵懂的脸,斩钉截铁地赌咒“砸锅卖铁”之类的话。或许当你不再站着向下对他说话,而是蹲着跟他平行对话时,他作为一面镜子会让你看到,你并不是十全十美,有一天他会告诉你,在他心目中你那高大的形象不是因为你十全十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