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经评论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这种结论合理吗?

常言说得好:成功者说啥都是对的。李世民作为文武双全的顶流皇帝,自然有资格认为曹操“打仗水平可以,但治国的水平有待提高”。

其实,年轻时候的李世民曾经就被比作曹操。在他19岁时,刘文静就对其作出了“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的评价,即:李世民具备刘邦和曹操的优点(也许有朋友不知道刘文静何许人也,姑且把他理解成李家太原起兵的头号军师就是了)。这么看来,李世民早在年轻时已经具备了比曹操更全面的素质。

但李世民之所以说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并不是出于批评或炫耀,而是另有用意;此外,曹操确实与李世民存在差距,但也有许多客观因素掣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领会一句话的真实含义,必须结合情景、上下文,不然极有可能沦为断章取义。

公元645年2月,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首次御驾亲征,目标是东北的高句丽。路过当初曹操的大本营、陵寝所在地邺城时,他亲自作文祭奠,最后一句就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但如果通览全文,会发现他的重点并非这两句。原文就不粘贴了,大致梳理如下:

首先,李世民表达了自己对王朝更迭、帝国兴亡规律的认知,认为万事皆有运数,“不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而是“贵贱废兴,莫非天命”;

紧接着,他回顾了东汉末年的乱象,指出当时最需要的正是伊尹、霍光这样的重臣挺身而出、匡扶社稷;而曹操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一度具备这种素质;

随后李世民深感可惜,他认为曹操未能善始善终,后期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最终只能导致天下三分,也算是天意。

因此,他认为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身为人臣、却偏要逆天而行,命数早已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这起远征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能理解李世民为何作此感慨。

一年多前,李世民险些遭遇了翻版的玄武门事变:由于争储事件白热化,太子李承乾试图孤注一掷、发动兵变,不过被及时发觉。

这一变故深深地刺痛了李世民。在位十几年来,大唐帝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对外横行天下,自己被奉为“天可汗”,内部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本以为可以弥补当初手足相残带来的道德遗憾,但眼下自己的儿子却差点旧事重演,仿佛给他敲了一记重锤。

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般人,他冷静下来、迅速善后,将争储的李承乾、李泰一律废黜,原本默默无闻的李治意外地捡漏成功,被立为新任太子。这一举动就是要告诫后代,争储绝没好果子吃。

接下来,考虑到李治性格温和柔弱,身为老父亲的李世民决心为儿子尽量打好基础,对外,制衡薛延陀、远征高句丽;对内,为自己的皇太子物色靠谱的辅政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离开洛阳北上、祭奠曹操前,李世民还曾大张旗鼓地表彰了1000多年前的殷商太师比干,给其增加谥号“忠列”,并且命令有关部门修葺陵墓、按时祭祀。

结合上述背景,我们现在再看李世民为曹操所写的祭文,很容易发现他的真实用意:像是传递一种“政治正确”的态度,借古讽今、告诫人臣不应当有觊觎皇权的非份之心——像曹操那么能征善战的人,不也只是三分天下占其一,还留下了“不臣”的恶名?

那么,曹操的水平究竟跟李世民存在多大差距?

首先,在打仗方面,曹操比李世民差得远。后者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尤其在对局势的判断、对战机的把握方面炉火纯青,因此经常可以在绝境中上演大逆转,以至于李渊只能疯狂地加官进爵予以表彰、导致最后封无可封。

正史上的曹操自然也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但在战略战术方面还是落后于李世民的。最典型的莫过于赤壁之战,曹操发动此战的时机就很随意、盲目,显然被纸面的实力对比冲昏了头脑,实际上却犯了兵家大忌,失败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在治国理政方面,曹操所取得的成果比李世民差了许多,但我们也应看到个人能力之外的因素。

曹魏政权之所以三世而亡,败因早在曹操时期就已埋下。

一方面,曹操前半期的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到了关键作用,借助汉朝余威、以汉相身份铲除异己;但在后半期,在汉献帝本人并没有道德、言行的过错前提下,曹操却自比“周文王”,在法理上属于典型的僭越、谋逆,因此,他的政权缺少足够的道德、法理依据。

另一方面,两汉以来的经学世家树大根深,在社会、政治中举足轻重,曹操缺少足够团结(拿捏)他们的手段;而这些人更是抓住曹氏政权的道德缺陷,谋求更大的利益。

因此,曹操在世时,只能以“唯才是举”为旗号,来制衡世家大族,并以严刑峻法打造自己的政权。可以说,他所处的时代与干的事情之间、自己身份之间存在巨大冲突,这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较之下,李世民则具备极大优势。首先,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动造成了事实上的暴政。帝王失德天弃之,李氏父子虽为隋臣,但从儒家传统政治逻辑来看,他们自立门户不仅不理亏,甚至有伐乱禁暴、挽救苍生的光明外衣。

其次,李世民家族本身,就代表着当时的主体社会资源。他们身后,有关陇贵族为支撑;初唐的朝廷,南北朝留下的贵胄后裔济济一堂,李世民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又团结了一大批关东豪强,加上科举制的推行,可以说,当时所有社会精英都被笼络到政权中央,让初唐具备了史上少见的强大执政群体。

上述差距,就是曹操“万乘之才不足”的客观原因。当然,李世民不可能直接指出,他归为“天意”,其实也包含了这层意思。用我们熟悉的概念来讲,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过,曹操还是有超过李世民的地方,那就是文化造诣。但对于政治家而言,这一素质没什么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