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与他人交流、共处、合作是人类的一大特质,也是人类的一种优势,然而,为什么就有那么一种特殊的人群不喜欢与他人相处而喜欢独来独往呢,如精神分裂症性人格患者、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社交恐惧症患者?

我们一般人在被群体拒绝、孤立之后自然会产生一种痛苦与失落感,而社交恐惧症患者为何要有意将自己孤立起来,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社交恐惧症的发生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恐惧症一般发生在性格内向甚至高度内向的人身上,这类人一般是缺乏交往动机或根本没有交往动机。因为缺乏或没有交往动机,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潜意识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逃避心理,这种逃避心理正是这种类型的人产生社交恐惧的根源。

这类人社交恐惧发生的机制是这样的:

非常不愿意接触他人客观上却接触了他人 内心对接触他人产生强烈阻抗焦虑与恐惧正是阻抗无效的结果

在这个类似于发生学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非常不愿意接触他人”的动因才是社交恐惧的根源。

然而,社交恐惧症也常常发生在一些外向或不太内向的人身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些从事社交恐惧症治疗的研究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起病前都是过度敏感的人,他们都具有不够自信,喜欢掩饰自己的缺点,惧怕自己被别人评价等人格特点。

当这种人面对人群或陌生人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置身于聚光灯下”的感觉,觉得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而且是在注视自己的缺点,似乎自己的缺点在别人那里会被无限放大。这种社交恐惧症患者惧怕别人的真正根源是惧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

另外,还有一种社交恐惧症是惧怕与别人的目光对视,这类社交恐惧症患者一碰到别人的眼光就像看到毒蛇一样,立刻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或不自在感,随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逃避冲动。这种社交恐惧症实际上也是由过度敏感引起的,他们敏感的对象是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社交恐惧症,过度敏感似乎是一个总根源。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不敏感,甚至有些麻木不仁,那么他会患社交恐惧症吗?我们怀疑他会患“社交迟钝症”而非社交恐惧症。

那么,患社交恐惧症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敏感呢?按照《ICD-10》的解释,社交恐惧症患者“常有广场恐怖与抑郁障碍”。也就是说,社交恐惧症一般不会单独发病,而共病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根据我对该病的研究,社交恐惧症似乎与抑郁、焦虑、强迫及一些人格缺陷等障碍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社交恐惧症在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包括思维不能进行、思维紊乱、暂存记忆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手足失措等,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惊恐发作;躯体症状包括脸红、脸部烫热、心跳加速、胸闷、头晕、恶心、手脚发冷或出汗等。

社交恐惧症最直接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患者的社会机能水平严重衰退。患者因为惧怕陌生环境而常常困于家中,尽量逃避人际交往,这样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各种社会机能都会随之下降。而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机能越是下降,他们也就越不想与人交往和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这样他们就步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链,这种恶性循环有可能使问题永久化。

社交恐惧症的这种对社会机能可怕的危害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么一个治疗原则,那就是必须及早治疗,彻底治疗,绝对不可延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