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良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哲学一词,古希腊语的意思叫“爱智”。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智慧”只有“神”才能掌握,凡人是不能掌握智慧的,人类充其量只能“爱智慧”,简称“爱智”。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哲学产生的动机就是人类为了追问宇宙世界的本源,而不是某些人学习“辨证法”是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周旋时“变戏法”。

按现代人的观点,古代哲学家都是自然科学家即“理科生”,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文科生”。因为只有自然科学家的想象力才能对世界的本源进行刨根问底地“追问”。在追问过程中,欧几里德成了几何学家,苏格拉底成了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成了物理学家,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

与此同时,在追问过程中,哲学们认识了我们人类自身,包括感觉、感知、感性、理性,先验、经验,逻辑、数,现象、本质,自我、本我、超我,潜意识……

与西方文明抽象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是,东方文明中的形象思维使国人的具象想象力更加丰富——不用逻辑思维就可以表达生动复杂情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诗词中描写的情景。但这种具象思维方式同时也抑制了“哲科思维”的形成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了人们对宇宙世界本源的探究。正如林语堂先生如说:“国人之所以对自然科学毫无贡献,是因为中国人连静下心来观察一条鱼的心思都没有,他们总是想象鱼在嘴里的味道。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近现代德国、英国的哲学家,虽然他们门派众多,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宇宙万物有一个终极的力量——有人把它理解为是神,有人把它解释为是上帝,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奇点发生“大爆炸”,还有人认为“不可知”。其中苏l格拉底认为世界是由“数”组成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组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有序的,并且是向着“善”的目的运行的。休漠从怀疑主义出发,认为人类的感知都是扭曲的,我们的感知是不真实的。康德也有类似的观点。

由于西方哲学家相信宇宙世界一定有一个终极的力量存在,只是各自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因此从古希腊到近现代,各学派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既有否定又有继承和发扬,最终引发科技革命!

十八世纪之后,西方哲学家们在关注世界“本源”的同时,开始关注人类自身——“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就是说一切的世界观都只在于人类自己的选择和创造,将神至于人,这就是他们在“上帝死了”的历史之后重新选择的新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