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连摘混合接力和男子1000米两块金牌,可谓刷爆网络,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短道速滑这一项目的强烈好奇。短道速滑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国代表队在这一项目上的表现如何?诸多问题被网友们热烈讨论。实际上,短道速滑这个项目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已产生。中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一直以来都是实力非凡。我国历史上在冬奥会上共获得过13枚金牌(不包括北京冬奥会),其中的10枚就来自短道速滑项目。王濛也曾说:“我们离金牌最接近的项目是短道速滑。”因此,我国和另一个短道速滑强国——韩国并称为“双雄”。在2002年到2018年这十余年时间里,中国和韩国在奥运会短道速滑项目上所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分别约占总数的63%和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短道速滑队混合接力摘金

一、抢等

短道速滑运动一直以来被认为起源于加拿大,由于一些滑冰爱好者在冰球场上练习滑冰而逐渐产生。殊不知,早在古代的中国就已经产生了短道速滑的雏形——抢等。

“冰嬉”是冰上娱乐形式的统称,清王朝出于维护民族特性和“王道之隆”以及娱乐等目的而举办“冰嬉”大典。努尔哈赤时期是冰嬉大典的萌芽时期。到了乾隆十年,清王朝开始将“冰嬉”大典制度化,此后几乎每年都要举办,直到道光年间逐渐停止。冰嬉大典之中,要举办的项目众多,“抢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嬉图》局部

“抢等”一词意指抢夺等次,也就是比拼滑冰速度的快慢。它发源于我国北方人民在冬季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清朝的冰嬉大典中,它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抢等比赛要求“冰上擦滑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争先夺标取胜”。抢等者在离皇上二三里外的地点一同出发,终点是皇上冰床前的地方。由于抢等者速度如同离弦之箭,为防止他们刹不住车,还要让侍卫们“牵而止之”。完赛后,根据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分飞头等、二等等不同等次,各有奖赏。

乾隆皇帝对抢等运动十分喜爱,他曾写道“过骥羣而骏足抢悍,上扶摇而鹏翼图南”,将抢等者比作大鹏、奔马等等。清皇室子弟宝廷也曾说:“铁若剑脊冰若镜,似履踏剑摩镜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短道速滑入中国

现代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各个方面都积极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冰雪运动方面也不例外。1980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请示报告》,并于同年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13届冬奥会。这标志着我国在开展冰雪运动方面实现了大跨越,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981年,我国开始从西方引进短道速滑,开启了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刚刚起步,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不断赶赴日本等国学习经验。而在国内,各省特别是东三省,开始设立短道速滑队,培养专业人才。1983年,短道速滑项目被列为我国冬运会的比赛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道速滑名将李琰退役后执教国家队

1988年,短道速滑被选为冬奥会的表演项目,我国名将李琰斩获1000米金牌。此后在国际滑联等机构的推动下,短道速滑在1992年成为了冬奥会正式的比赛项目。

三、冬奥之旅

由于短道速滑项目在冬奥会诸多项目中是较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发展的冰雪项目,因此短道速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国重点发展的比赛项目,获得了更多支持。

最初短道速滑在冬奥会上只有男子1000米、男子5000米接力、女子500米以及女子3000米接力。在两年后的1994年冬奥会上,增加了男子500米和女子1000米。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两项,至此,冬奥会短道速滑共有8个项目。到了现在正在进行的北京冬奥会,又增加了男女混合接力一个项目,总数升至9项。

由于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短道速滑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是我国在冬奥会上的重要争夺奖牌点。从198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到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我国共获得了13枚金牌、28枚银牌和21枚铜牌。其中短道速滑项目就贡献了其中的10枚金牌、15枚银牌以及8枚铜牌。短道速滑金牌数和奖牌数分别约占总金牌数和总奖牌数的77%和53%。我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的强悍实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短道速滑奖牌

我国在短道速滑上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女强男弱”问题突出,10块金牌中只有一块是由男选手获得。第二,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集中产生于东三省,其余省市较少。第三,我国短道速滑过分依赖“天才型”选手的出色发挥,如王濛、周洋等,整个集体实力不强,在接力等团体项目上的表现稍显不足。第四,我国在场馆建设、短道速滑的运动员数量以及开展广度,对比“短道霸主”韩国都显得有些滞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濛

为了提升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实力,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抓住北京冬奥会这一契机,大力宣传和普及短道速滑,加大投资力度,实现真正的“北冰南移”。其次,要补齐短板,男女协同并进。再者,项目要合理布局,争取在各个小项中都取得突破。最后,改革国内联赛,使其更具竞争性和人员流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史君说

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一切精神以及物质财富产生的源泉。短道速滑产生于古人的实践活动,并最终在20世纪演变成了如今的短道速滑项目。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是短道速滑项目上的有力竞争者,涌现了众多天才选手,实力雄厚。虽然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在这里,笔者希望在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选手们能不忘使命,再续辉煌。

参考文献

王聪:《清代王家冰嬉大典》,黑龙江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李双玲、朱宝峰、李勇:《我国短道速滑优势项目地位的建立与竞技实力储备》,《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徐蓓瑞:《从索契冬奥会看短道速滑项目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辽宁体育科技》2014年第4期。

孙民康、龚丽景:《2002—2018年历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我爱历史)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