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你是储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在“存钱”这件事上,套路实在是太多了;不身在该行业,你还以为是在为你着想呢,但揭开现象看本质,“上当”的绝对不止你一个。

“去邮储存钱,本来想存3年期,但柜员力荐1年期”,美其名曰1年期更灵活,方便随时取现。

相信遇到类似事情的绝对不止你一个人,那柜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中的套路又有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银行有揽储的需要,但揽储“成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储户的钱是银行运转和发展的“基石”,因此任何一家银行都有揽储的需要。只有揽储了,才能对外发放房贷、经营贷、消费贷,才能正常运转。

从上述角度来讲,说储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一点都不为过。所以,按道理讲,无论储户选择3年期、2年期定存,还是选择1年期、6个月期、3个月期的短期定存,银行都会热情欢迎,只要储户争取过来就是“胜利”。

但本质上,银行是靠存贷“利差”来实现盈利的,存款给的利率越低,银行的存贷差也就越大,盈利空间也就越大。

我们都知道,存款利率是与存款期限挂钩的,也是正相关的,存款期限越长则利率水平越高,比如某银行给出不同期限定存的利率分别是3年期3.25%、2年期2.6%、1年期2.1%,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

3年期利率整整比1年期高出了1.15%,而存款的那刻起,利率水平就被锁定了,不再受央行存款基准利率或银行自身利率调整的影响,即便后期利率下行,存款期限内依然享受最初的利率水平。

同样是存款1万元,如果选择3年期,一年利息325元,而1年期的利息只有210元,银行显然要在3年期定存上付出更大的成本。

因此,银行想占用储户的资金,但绝对不想付出太高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建议储户选择短期定存产品的原因所在。更极端一点,银行巴不得储户都把钱放在银行卡上做“活期存款”,如此银行便只需要支付0.3%的利率成本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贷款端来考虑问题,上两个月,无论是1年期LPR还是5年期LPR,贷款基准利率都做了下调,房贷利率在很多地方也较之前有所降低,这大大挤压了银行贷款端的收益空间,从存款端找补“利差”空间也就水到渠成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时间倒退3-5年,经常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储户会发现,之前3年期4.125%的定存利率很常见,现在基本都围绕在3.5%左右了。

也就是说,近几年,包括往后几年,存贷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储户想提前锁定较高的存款利率,银行当然会加以“反制”,即推荐较短期限、较低利率的定存,等到期后再转存,可能3.5%的利率也成为过去时了。

综上,从银行层面来说,推荐储户存短期可不是简单地为储户着想,所谓的“短期存款流动性强”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是出于成本的考量。

这种考量不仅考虑的是当下,还有未来利率继续下调的考虑,留出了足够“周旋”的余地和空间。

第二,柜员推荐1年期定存,其中也关乎自己的利益

以上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简述了一下为什么银行推荐短期定存。

如果从柜员的角度出发,那就涉及到柜员自身的利益了。

这么说吧,如果你不是报了某个柜员的工号,特意指明该笔存款放在某柜员名下,对于新增储户,无论你存多少钱,都算办理该笔业务的柜员的业绩。

既然是业绩,那就有提成,但提成与定存期限挂钩,期限越长,银行成本越高,柜员提成越少,反之亦然。

举个例子讲,柜员揽储1万元,1年期能获得20元的提成,但3年期可能只有5元/年,甚至在一些银行还会“倒扣”柜员的钱。

忙活了一半天,最后还倒扣柜员的钱,换做是你,你愿意吗?这就是柜员力荐储户存短期存款的原因所在,本质上其利益是与银行一致的,之所以劝说储户存1年短期,也是银行培训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存取自由”是基本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理期限的存款产品还是“务实之道”

“存款条例”中明确规定储户“存取自由”,选择何种期限的定存是储户的自由,银行或者柜员有“建议”的权利,但却没有决定权。

我们在存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依照未来的支出计划,选择合理期限的存款产品就可以了,决定权永远在自己这里。

举个例子讲,比如存款20万,未来3年都没有支用到这笔钱的计划,那么完全可以选择存3年,以此获取更高的利息回报。

当然,如果3年内可能会用到这20万,或者会部分用到这20万,那么就合理搭配,比如10万存3年、5万存2年、5万存1年。

利率与存款期限成正比,流动性与存款期限成反比,在取消“靠档计息”的大背景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搭配存款期限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在乎所谓柜员的建议,他有他的利益诉求,储户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大不了换个银行存。

写在最后:

储户在存款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存在“冲突”的时候,柜员建议短期存款就是冲突点之一,表面上看是在为储户着想,实际上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其实这还不是最“闹心”的,存来存去也还是属于“存款”的范畴,受存款保险条例的约束。更有甚者,不少人在邮储存款的时候,银行和工作人员为了更大的利益诉求,会推荐保险产品,最终“存单”变“保单”,而这已经上升到了“理财”的范畴,本息很难得到保障。

“套路”太多,储户还是睁大双眼吧,多一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