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初识摄影,零基础,但他却凭着满腔热情,执着学习摄影,一不小心却拍出了名堂,摄影作品先后入选省摄影艺术展和中国文联主办的摄影展,而且还出版了两本摄影集《大器晚成》和《岁月留痕》。

他叫席明,是一名“50后”,曾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40余年。退休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与退休之前相比,他还是清闲了许多,从忙到闲的失落感也随之涌上了心头。

这时,一位退休的好友开始参与摄影活动,并劝他:“这不是退休,是转岗,是组织上重新分配了工作,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让生活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看着好友到处“仙游”,以及发来的摄影作品,席明心动了,也购置了摄影器材,像打了鸡血似的东奔西跑,到处拍照。那一年,席明已66岁。

作为摄影的“菜鸟”,席明从光圈、快门、构图、感光度等最基础的摄影知识学起。年龄大了,记忆力也差,还没有电脑基础,他就一心向身边的老师、影友请教,一点一滴地积累,研读摄影书籍、参加摄影培训班,跟着摄影采风队伍上山下乡,天南海北追逐光影,拍风花雪月、花鸟鱼虫、民俗文艺等,感兴趣的就拍。席明笑着介绍:“2017年是我最嗨的一年,我跟着摄影团队走遍了大江南北,五上大凉山,三进西藏,西到新疆,北去坝上,南下婺源,拍摄的照片存了好几个硬盘。”

但不幸的是,2017年11月,席明在大凉山摔伤了腿,需要卧床休息几个月。其间,他也没有闲着,借机将拍摄的照片进行分类整理,选出来一部分自我感觉良好的照片,想出版一本摄影集。于是,他请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一位编辑看了看,编辑却认为,照片零零碎碎,既没有形成体系,也谈不上自己的风格,结集出版勉为其难。

但席明并没有灰心。后来,他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补拍和整理归纳,几易其稿,最终经过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的反复筛选,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的处女作《大器晚成》摄影集终于问世。这一段时间,他的作品也入选了中国文联和西藏自治区举办的第十一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济宁大运河的风光片也获得“好客山东大美齐鲁”摄影大赛一等奖。

《大器晚成》出版后,席明并不太满意。随后,解海龙、郑壬杰等摄影名家对他影响很大,他们告诉他,摄影不能太功利,切忌浮躁,特别是纪实摄影要耐得住寂寞,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摄影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

“摄影只是工具,拍什么比怎么拍更重要”,他认识到这一点后,五进大凉山,拍摄彝族人的火把节、彝族新年,特别是扶贫的慢火车。但当他拍了几千张照片后发现,再想深入拍下去,就要进入彝族人的家庭,但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无法解决食宿等,这对于几千里之外的他来说非常困难,这个专题不久就夭折了。后来,他又尝试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创作,经莫斯科、巴塞罗那,最后到达马德里,沿途拍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火车站货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但这里面涉及国际贸易、宗教等,很多问题他不知道,而且拍摄难度大、成本高,难以继续下去了。

经历这一段时间的挫折、迷茫,席明对摄影又有了新的理解。摄影是一门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但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站直了,吃自己够得着的馍”。

随后,席明又在济宁拍摄了“济宁记忆”“我的社区我的家”“济宁环卫工人”“太白湖交警”“微山湖民居”等一系列专题,并对摄影有了新的感悟。“纪实摄影需要深入地、老老实实地拍摄,也需要开阔的思路。这就是大家常讲的‘道’和‘术’的问题,‘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第一次走进鲁抗医药老厂区时,感到非常震撼:高耸的厂房,纵横的管道,硕大的阀门,车间内复杂的流水管线……”2020年春天,席明得到一个消息,位于济宁市太白楼西路的鲁抗医药老厂已经搬迁了,剩下老厂房,他决定去看一看。走进去,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现场呈现给我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厂房、烟筒、屋顶、窗和天空,全部凝固在寂静中…… ”

通过和留守的老职工交流,席明了解到鲁抗医药这家国有大厂的前世今生,并感悟到:“这片废墟像一座耸立的无字碑,它反映了经济社会变革带给企业的冲击,是一份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这片废墟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记忆和眷恋,更激励着我们从历史走向明天!”

“我要拍下来,让工业文化遗产得到永久的保存。”从发现它的那天起,他就不停地创作,从早晨拍到晚上,从春天拍到冬天,从室内拍到室外,从楼上拍到楼下,从生产车间、锅炉房拍到化验室,一个房间不漏地拍摄,甚至爬到最高的楼顶,拍下拆迁前的全景图。他拍得很平实,没有猎奇,没有尖锐,没有焦虑、紧张、躁动的欲望,也没有什么冲击力,只是客观真实地记录着鲁抗医药搬迁后的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明利用一年的时间,在鲁抗医药老厂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当他整理这些照片的时候,想起了世界摄影大家布列松的那句经典的话,“摄影师所拍摄的对象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消失,它一旦消失,世上再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它们恢复原样。”

经过一年的反复筛选,几易其稿,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席明的《岁月留痕》摄影集,其中一部分作品还入选了山东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朱宪民先生亲自为书作序,并这样评价,在这个急速膨胀的城市超级空间中,避开热点事件,远离时尚,“无目的性”地记录下城市的某一个空间,席明的“摄影眼”看到的“无意义的一瞬”,毫无疑问,正是他摄影视觉经验的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明,江苏沛县人。1968 年上山下乡到金乡县渔山人民公社随楼大队。1971 年赴海南岛参加南繁南育工作,1973 年考入济宁市商业学校,1975 年以后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参与编著《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煤炭工业企业工资管理》(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现代经济师必读》等著作,并先后在《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2019年4月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著作《大器晚成》。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会员。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