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李寻欢

编辑 | 季 洁

值班编辑|莫 奈

排版 | 文 月

都是抗美援朝电影,把《狙击手》,和《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合在一起看,感觉非常过瘾。

观看的顺序如次:《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

▲抗美援朝电影三部曲:《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

过瘾,不是娱乐意义上的,而是说这三部电影放在一起,就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比较“有始有终”。

《长津湖》两部曲,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到大规模战役的组织,到战役中几次局部的战斗,都有不同视野上的呈现。

而《狙击手》,则讲述在战争后期,志愿军的战斗直接打成了游击战,有点打回了红军、八路军时代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是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狙击手》讲述的内容是战争后期

为什么是这样?

怎样打到这一步

我们先来概要回顾一下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

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始入朝,10月25日开始了第一次战役,此后连续发动了五次战役。

五次战役都是大规模、大兵团运动战,这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得心应手的作战方式。当时,人民军队可以一个整师、一个整军甚至一整个兵团地歼灭敌人。

志愿军入朝之后发动大规模战役,目标也是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两个战场,情势大不一样。

其一、美军装备比国民党军队要好得多,可谓是铁甲洪流;朝鲜战场地形狭窄,海空力量可以在一次作战中给步兵提供支持。志愿军的重武器很少,轻武器性能也远不如美军。

▲电影《水门桥》中展现的双方装备差距

其二、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大厦将倾,上层腐败,兵无斗志。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刚刚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胜利者和获益者,士气高涨,斗志正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水门桥》中,美军储备充足士气大涨

其三、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有巨大的后方,补给充足。而朝鲜战场几乎是无后方作战,补给几乎完全依靠从东北沿朝鲜半岛往南的陆路运输,半数都在半路上被美军飞机炸毁。越是向南推进,补给线越长,作战就越困难。

因此,五次战役虽然不断把美军赶向南方(第三次战役就打过了三八线),看上去志愿军节节胜利,但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志愿军的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图源:电影《水门桥》)

《长津湖》两部曲里呈现的长津湖战役,是第二次战役中的东线作战,虽然整体上是志愿军在攻击,美军在撤退,但志愿军的伤亡远比美军大,原因就是武器装备不如人,防寒物资准备不足,粮草补给也跟不上。冰天雪地之中,零下40度的严寒里,很多战士没有棉衣、没有鞋穿,甚至没有东西吃。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还能成建制地歼灭“北极熊团”,已经算是战绩辉煌。

这也是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消灭美军一个团。

▲《长津湖》两部曲中,志愿军在冰天雪地艰苦作战,取得胜利

有时志愿军以数倍兵力包围,也无法歼灭敌人。如在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志愿军6个团包围攻击美军一个团,仍旧因为武器装备相差太过悬殊而被对方在坦克接应下突围逃脱。

1951年4月,第四次战役后期,麦克阿瑟被突然撤职,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李奇微在第二次战役后接替了第八集团军司令的位置,便瞅准了志愿军补给能力有限的弱点,发明了“磁性战术”,在志愿军攻击的时候利用机动优势迅速后撤,等到志愿军攻势衰弱准备休整的时候,便又迅速调头,组织快速的进攻。这一战法减轻了美军伤亡,也增加了志愿军的困难。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60军180师,就是在掩护其它部队撤退过程中被包围,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

▲电影《狙击手》片段

五次战役,8个多月时间,志愿军把“联合国军”打回了战争开始的地方——三八线附近。

也就是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1个月,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开始了朝鲜停战谈判。因为双方都意识到无法完全地打垮对方。

之后就是边打边谈、打打谈谈,志愿军从大规模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和防御战。虽然没有了大兵团作战,但接触线上的对攻从未停止,上甘岭就是这种对攻中著名的战场。

《长津湖》两部曲,讲的是大规模运动战中的志愿军,而《狙击手》,讲的是上甘岭的志愿军。

各有各的惨烈历史,合并起来才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狙击手》中的志愿军

对峙时期的美军,依仗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机枪,以及坚固的工事和壕堑,构建了纵深300公里的多层防线。

中国军队则建设了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几十万军队守卫在相互连通的地下坑道里。

交战双方200万大军,就这样对峙着。

美军步兵有射程更远、精度更好、杀伤力更大的单兵装备,因此在没有大规模战事的对峙时期,他们对志愿军十分轻慢,甚至敢于在阵前打牌、跳舞、摔跤作乐。有志愿军战士便以普通步枪,精确击杀自我暴露的敌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连续击杀。

▲志愿军战士用普通步枪精准击杀暴露的敌人

志愿军高层发现这样做效果甚好,便组织起了“冷枪冷炮运动”,一批神枪手战斗英雄就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来。

这就是前方所说的,三部电影连起来看,战争越打越小,就像是打回了红军、八路军时期的游击战。这其实预示着战争的尾声。

志愿军神枪手中,最让美军闻风丧胆的,有张桃芳,以442发子弹击杀214名美军,还有邹习祥,以206发子弹消灭203名敌人。

▲真实历史图片,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

《狙击手》讲的就是志愿军神枪手的故事,原型一般认为就是张桃芳。

当时在朝鲜战场,也确实发生过美军调来外号“幽灵”的狙击手专门对付张桃芳的故事,但“幽灵”也被张桃芳击毙。

在电影里,刘文武和大永两个主角合为一体,才是一个完整的张桃芳。

这个圈套,很精巧

了解了大的历史背景,我们再来看刻画战争细部的电影《狙击手》,才能有更多的感受和收获。

在电影《狙击手》里,满耳朵的四川口音。点名、下命令、喊叫、骂人,都是一口凶猛的辣子味,听着就有一股子英雄气。

▲《狙击手》中有着大量的四川口音

导演可能有用这部片子向四川士兵致敬的意思。

长津湖战役是宋时轮第九兵团打的,第九兵团原属华东野战军,部队里多是山东人、华东人。所以在两部《长津湖》里,我们听到了《沂蒙小调》,看到了江南水乡。

而在《狙击手》里,地域主角是四川。

▲《狙击手》剧照

抵御外侮,四川人向来拼命。

在抗日战争中,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士中,四川籍人最多,超过2万人,第二名是山东人,将近2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两部《长津湖》和一部《狙击手》,在电影中融入地域因素时,找得非常准。

《狙击手》说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志愿军一名侦察员被敌方俘虏,美军神枪手从报纸上看到被称为“死神”的志愿军神枪手刘文武和这名被俘战士的合照,便以被俘战士为诱饵,设计了一个圈套,试图除掉刘文武。

▲影片中的刘文武(章宇 饰)

他的理由是,刘文武从不抛弃战友。

观众可能谁也没料到,“狙击五班”在影片中一上来就出任务,然后就一场战斗打到最后。

本来,这应当是一场小规模的游击战,游击战的精髓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

但“冷枪五班”走不了,因为侦察员成了敌方的“人质”,而五班的任务就是把他救回去,他们等于被牢牢捆在了阵地上。

▲五班的任务就是救回被敌人抓住的侦察员

所以,最后变成了一场无法游击的游击战。

章宇饰演的“冷枪五班”班长刘文武,是全班最强大的神枪手,也是整个班的灵魂。他冷静、沉着、头脑敏捷,如果把这个班比喻为一艘船,他既是船舵,又是压舱石。

于是,另一个没有想到又出现了:在电影中段,刘文武以拉着手榴弹跃入对方战壕、与一名敌人同归于尽的方式落幕。

▲刘文武走向敌人的枪口

对于神枪手来说,隐藏,忍耐,神出鬼没,远距离击杀,是他们的本职,就算在对决中被射杀,也是本职的光荣。

张艺谋父女大概想要表现一种传承精神。刘文武的技术和意志传给了大永,而影片最后,连长又在全班唯一活着的大永面前,把他的精神传给了更多的战士。

这是另一个圈套——导演给自己设的圈套:刘文武必须牺牲,而如果让他以被敌方狙击手击杀的方式死去,则会令英雄形象失色。

因此,刘文武便走向了一种固然很壮烈,但又是在朝鲜战场上很平凡的牺牲方式。

美军的圈套设计得很精巧,它为狙击手打对攻、游击高手打阵地战并且几乎全体牺牲这种不太可能出现的战场局面提供了合理性。

而导演自设的圈套,自我解套也很精巧,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把原型一分为二,变成一种传承关系。

国与家

上来就打,打满全场,这样的电影,一般来说质量都不会太高,因为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展开会非常困难,因此情感上很难做到饱满。这样的蹩脚电影其实为数不少。

但不得不说,《狙击手》完成了这样一个艰难的任务。

和两部《长津湖》里很少刻画战士们的眼泪相反,主人公之一大永,是一个“感情脆弱”的人,容易流泪,几乎是从头到尾,他的眼睛都被为战友牺牲而涌流的泪水所浸润。

▲主角大永为战友的牺牲流泪

刘文武经常警告大永不准哭。而他自己,眼睛里也有强烈克制着的泪水,也趴在地上偷偷哭。

电影里,有国有家。

国,表现在五班战士为了唤醒侦察员亮亮,在战壕里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倒下的侦察员亮亮

所有战士的泪水,都在嘶吼的歌声里持续流淌。

家,一个是四川。

每次打完仗,刘文武都会全班点名,听到每一个人喊“到”之后才宣布任务结束。这一次,战斗中间,他点了一连串的名字,没有了回音。“以后听不到你们回答了!把你们从老家带出来,没法带你们回家了!”

抗日战争中,川军出川也是如此。

他们的地域感情、思乡情结都特别深挚,将官往往以把川军子弟兵完好地带回家乡去为己任,然而在战场上,四川人又特别勇猛,以血战到底闻名。

▲川兵们以血战到底闻名

家,另一个就是老婆孩子。

有人很想戴上“屋里堂客”编织的手套,却因为开枪不方便而总是没有机会;有人收到家里的来信,说家里房顶漏水了。

胖墩在作战前一直纠结着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在他扛着铁板去救战友,被打掉双手,意识到自己几秒钟内就会被敌人狙杀时,高喊了一句:“大永,我想好了,我娃的名字就叫铁板。”

▲扛着铁板去救人的胖墩

家国情怀,都自然地展开,于细腻处传递,也生动地说明了他们的家国感情何以会绵延到今天——因为都是人之常情。

这也是小切口的优胜之处,大视野的电影要想细腻地表现情感,往往笔墨不足,强行塞入一段,就很容易显得不够真实。

《长津湖》里的七连,身上其实是集中、浓缩了规模宏大的战役中分散于辽阔战场的各种真实,因而就难免出现超级英雄的影子。而《狙击手》里的五班,因为没有直接背负太多宏观价值传递的使命,战士就更接近于真实的战士。

▲《狙击手》中的五班战士更接近于真实的战士

一部《狙击手》,两部《长津湖》,都很惨烈,朝鲜战场的突出特点就是惨烈。而惨烈的原因我们曾经多次分析过,除了后勤补给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装备差距。

在《狙击手》中,虽然到了战争后期,志愿军装备大有改进,但与美军的差距依然巨大。

电影里,志愿军神枪手用的是普通步枪,而美军狙击手用的是专业的狙击步枪;志愿军观察敌情要用做饭的勺子,而美军狙击步枪上带着先进的瞄准镜;战场指挥和配合,志愿军只能靠相互扯着嗓子喊话,而美军人手一台步话机。

看到战友牺牲而情绪崩溃的大永大声哭喊:“咱班就一个望远镜,鬼子啥都有,各种望远镜,各种瞄准镜,各种测距仪,飞机大炮坦克,我们啥都没有!”

▲影片借大永之口进一步强调了双方装备的巨大差距

班长刘文武马上厉声回应:“哪个说我们啥都没有?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

他们就是这样为国为家作战。

今天我们看这样的电影,也是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我们的先辈为什么而战,也知道他们为了国家、亲人、其它素不相识的中国人,以及为了子孙后代,曾经付出过什么。

爱国主义往往被等同于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概念内涵又来自西方。并且,民族主义这样一个中性概念——一个在殖民时代后期的世界民族独立运动中发挥过巨大进步作用的概念,又被进一步扭曲为极端民族主义。所以在大众讨论当中,爱国常常成为一种闪烁其词的状态。

▲中国的爱国主义,来自对家庭、亲友、战友的爱与捍卫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和一直以来主导着世界舆论的西方强国大不相同。

后者往往来自于200余年征服、领先、强大的刺激,还掺杂着为欺凌行为提供辩护的种族主义。而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宏观上,来自于对民族独立、自由的向往,来自于因不愿意再忍受强者的欺负而反击;而微观上,则像《狙击手》表现的一样,来自对家庭、亲人、战友的爱与捍卫。

理性的爱国主义,理直气壮,这也是无数先烈用牺牲教给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