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临丹凤街,西至中山路,紧挨着珠江路地铁站,有一条低调的小巷,名为“吉兆营”。

它和鼓楼医院也不算远,总让来此看病的人,隐约觉得带了些好运。

事实上,这里旧有旃檀禅林(注:寺院的尊称),当时的居民确实是为求吉利而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小店林立。

放眼望去,吉兆营整条街都是各类生活小店,市井氛围浓郁。

不过在历史上,这里曾经见证了不少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往事

吉兆营6号,曾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程思远的住所。

他在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参与筹划了反蒋、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等重大历史事件,女儿林黛(原名程月如)是香港五六十年代著名电影演员。

上个世纪40年代,林黛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读初中,程思远在吉兆营的简易住房,是方便女儿上学居住。

1956年到1965年,程思远五次到京,最终促成李宗仁海外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清真寺。

吉兆营12号,曾经居住过詹长炳、詹长麟兄弟俩。

1937年,南京沦陷,日本人的罪行令人发指。詹家是世居南京的一户贫民家庭,兄弟俩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担任仆役,一直寻机复仇。

据说,一次大型宴会中,他们将渗入毒液的陈酒灌入温壶,使得多人中毒倒地。日寇全城大搜捕,詹家举家逃往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吉兆营24、26号宅院,曾经上演过“潜伏”风云。

20世纪40年代,中共南京地下情报工作者沈世猷、丁明俊夫妻,在这里建立了秘密联络站,而他们也是电视剧《潜伏》中主角的原型。

1948年底,渡江战役在即,沈世猷利用身份之便,将国民党的江防部署图带回家中连夜复制,并由丁明俊怀抱女儿假装出游,从而递送情报。

这也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讲到的“江防图”的故事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小巷平静,不知曾经如此风云变幻。

吉兆营43号,紧靠着地铁大厦,是吉兆营清真寺的所在之处。

据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0年,几遭波折,被焚毁后又重建,经东南大学建筑师们改造,如今仍然发挥着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清真寺。

吉兆营46号,曾是一份老南京报纸《建国报》的诞生地。

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石学鸿回忆,1946年8月间,和著名学者陈寅恪见过几面后,他萌生了办报的念头。

为了筹资,石先生将祖传的几千册线装书出卖约五十万元,在南京吉兆营46号租下一块很大的老木材行,8间房子,招募了十七八人。

同年9月出版了“试刊号”第一、二期后,因为涉及时局敏感,被国民党特务勒令停机,封了报馆。因此,这份报纸一共只出了两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中的小书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兆营生活

一到秋日,靠近中山路的鑫祥燕山栗就香气浓郁,大排长队。

不过在冬天,人们径直往不远处的单县羊肉汤去。中午,珠江路一带的上班族来此觅食,有的悠闲和同伴走进店里,有的拿上杂粮煎饼就匆匆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天,热气腾腾的美食有种天然的吸引力。

再向东走,董家金牌锅贴安庆馄饨的红底招牌格外显眼。店里的锅贴很受欢迎,皮薄汁水足,肉馅在面皮里隐约可见。蘸醋吃下,鲜美不油腻。

隔着一家好吃的西安特色面馆,有个小小的摊位上散发着麦香。这里开着一家新疆馕饼店,5元一张,饼上撒满了芝麻,越嚼越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灿的馕饼码放得整整齐齐。

和馕饼店隔着一条路,街对面是清真超市奈素尔。看上去它和普通的便利店并无区别,但各种小零食、调味料格外丰富。

鸡腿堡是热门商品,买回家微波炉热一下就很好吃。另外,店里的无糖酸奶也很畅销,20元一大桶,口感微酸,搭配蜂蜜吃起来棒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桶酸奶足有850克。

除了这些,300米不到的小巷子上,水果店、小吃店、卤味店……满满当当排布了几十家。

入了夜,吉兆营的日子依旧生动。烧烤店飘出诱人的香,来往的人笑容也放松了几分。

历史的片段,让这条小巷闪烁着不一样的光亮。数不清的美食,又构成了这里平静又真实的生活。

撰稿 ‖ echo

部分图片来源大众点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