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几年“东南风”可吹得猛,但这股风只适合少部分人,如果你盲目跟“风”,前面吹得有多高,后面摔的就有多惨。

首先了解一个地区的突然发展,就要了解他的定位与区域功能性。

一、南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门的定位是成都高新产业集中带,为此各种政策扶持,不仅有企业房租补贴、企业免税政策,而且享受其政策的门槛也相对较低,从而使得企业的日常运维和经营成本大幅降低,所以有很多企业愿意扎根成都南门高新地带,从而为此引流大量的企业以及从业人员。

这就是这几年南门发展起来的本质,然而本质后面的本象呢?

1、不知道大家这几年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天府#街气氛组】,这是一个调侃词,比喻穿梭在成都高端地带,工作于高档写字楼,手捧星巴克,却拿着三四千的低工资,你以为这只是调侃词?不!这其实是南门的真相,不一定是全部,但是起码也占了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很多企业驻扎南门,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中国顶尖企业。

但是!也仅仅是把客服、审核这类简单而流水的工作。

就像苹果、三星把流水线加工厂安排在越南一样?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成都,甚至是我国的整个西南片区,都没有一个能支撑或者吸引高新技术人员前来就业的点。

而高新区的成立初衷,肯定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客服、审核产业,所以,如果在长期投入没有得到明显回报后,这些政策福利可能就会停掉或者是提高门槛,那时候的南门可能就不会像现在一样看起来多么热闹了。

2、大家有没有在意过夏天雨季的南门,淹水基本常态,这也是南门的一个痛点!

南门为什么这么容易淹水?

①成都市属于盆地且全市呈西北高,东南低,水往低处流,所以一到雨季,南门积水就会非常严重,而且南门下雨量普遍都较大。

②城市越开发,积水越严重,因为南门过度开发,植被减少,且水泥路本身吸水性就较差,所以过度积水只能通过慢慢的排水+自然蒸发解决。

像去年成都暴雨,黄龙溪都直接淹到天灵盖了,所以,你说南拓能拓到好南,我觉得可能很悬。虽然现在南门也逐渐在意生态,但是,我是真的表示一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很多在南门上班的基本都是租房客,一个月工资也就刚好够生活,想要这部分人存钱在成都买房,难!但如果这些人都走了,南门基本空城,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所以为了稳住现在局势,只能放缓成都其他各区的就业发展,减少人员流出到其他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感觉这两年,其他各区就业都没怎么发展,而南门却很“欣欣向荣”的感觉,但是不可能一直处于这样不平衡的发展现状。

如果已经上车南门的不要慌,作为城市脸面地带不会有太严重的动荡,但是没上车的,劝大家多考虑考虑。

二、东门

东门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东门在不少成都人心中,烟囱林立的工业区,一个不算特色的古镇,一座桃花山,若干农家乐。

在15年的时候都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阶段,为何突然地大规模开发?

1、成都人口激增

成都人口10年上涨689万,抛去新增的几个区县,那也有好三四百万的人口流入,而且接下来成都还会有更多的人口引流政策,预计每年都会新增近百万人口,这时候,就需要有一大块地皮来“装”下这么多人,东门自然就被看中。

2、西北不适宜过度开发,只有东进

成都西北上风上水,东南下风下水,所以城市建设、产业布局都会选择城市下风下水的位置,显然更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同时在1995-2020的成都市成都总体规划提出

①“按照保护良田和保护中心城环境的原则,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南部的城市下风、下游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地区。”

②“深化总体规划,配合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优先编制东区及南区分区规划。”

3、成渝经济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指:成都需要有一个新区,对接重庆的向西发展。而这个新区,最好是有能力,去帮助成都经济圈内、成渝城市群中部的众多中小城市的发展,解决“中部塌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这几年成都东门的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但是,我并不看好东门。

1、东部新区并不包含常规意义上的东门(龙泉那一片),而是绕过了整个龙泉山脉后重新新建一座新城,所以,东门那一片的定位,很明确也很尴尬,就是集中居住带,这也是现阶段疯狂开发的原因,因为会把绝大多数人引流到东门居住。

2、因为西北上风上水,东南下风下水,而且东南的城市定位就是去化大城市病,保护良田和中心城区环境,所以,东门其实就是常规意义上的“城市环境牺牲品”。

3、东部新区的成渝经济带,说白了就是变相的扶贫计划,而真正在做的成渝经济带其实已经连接到火车北站了。

4、简阳的房价已经很夸张了,买来居住的少之又少,多数都是投机取巧,本想赚一波城市福利,但反倒抬高了城市的入住门槛!毕竟没几个成都人会花1W多一平买个开车上下班回家还要给过路费的地方呢?